30歲是一個人在職場很重要的一個“覺醒關鍵時刻”!很多人都是到30歲左右,才開始想一件事:“在工作上,我究竟能做什麼?接著往下走,應該做什麼?”可是想了再想,對這個問題並不太確定,好像……自己是有些能力也有些強項,但真要嚴格說起來,這些能力與強項都不太算是傳統定義中的一技之長。想到這兒,有些人開始慌了……“那,怎麼辦?怎麼辦?”
其實這是多慮了!工作技能概分為兩種:專業知識與技能,以及處理事務的技能,傳統認定的一技之長是前者,但很多老闆滿意一個員工的表現竟是因為後者。你不用擔心,學以致用的人是稀少的,這社會上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學非所用,甚至不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他們厲害的是會處理事務、會解決問題、會達成目標。
如果你屬於這種人,那麼恭喜你!你有機會當上總經理!
一人多功能,遞補位置多
很多年輕人都會為缺少一技之長而困擾,感到自己一無用處,在職場沒有定位,也抓不清楚自己未來的前途方向,好像在一艘船開在茫茫大海中,而海面又起濃霧,心裡很慌亂、很害怕、很無助,只能讓自己這艘船隨著海浪躍起沈下……
從今天開始,你不必再困擾,對自己可以有一個全新的解讀與定位:既然缺少一技之長,從相反的角度來看,也表示少了一技之長的束縛,求職可以海闊天空,任何事都可以去嘗試,任何工作都可以去做。
這種人在公司,現在有一個時髦的新名詞:工具人,他們扮演著重要的功能與角色。經營一家公司,技術工作或許可以外包,但工具人無法委外,每家公司都缺少不了工具人。
工具人,這個名詞源起於棒球,意指除了投手、捕手之外,內野及外野都能守備的選手。除守備能力外,工具人通常還具備腳程快的特質,可以在比賽後段,當腳程較慢的中心打者安打上壘後,替中心打者代跑,儘可能跑回保險分,下局起再代替原中心打者守備。
通常球季開打會有正選25人的限制,一般球隊會選擇一半(12或13名)的名額為投手,剩下的就是野手。而野手正選內野4名、外野3名、捕手1名,剩下的4至5名是板凳野手,因此無法提供一個守備位置有一名替補球員的窘狀,如果板凳野手的功能性比較強,能守好幾個壘、內外野兼修,甚至能守捕手的位置,那麼他被選中的機會就會比較多。
不會輸在起跑點
工具人英文是utility player,工具人只是一種翻譯法,utility這個字強調的是多功能。只要是在公司中可以扮演多功能角色,隨時遞補別人的缺位,迅速恢復職位功能的人,便稱為工具人。這種人有一個特色是,不具備一技之長,看不出某一項特別突出厲害,但是反應靈敏、舉一反三、聰慧能幹,也願意嘗試不同職務內容,能很快切入不同角色,幫主管解決缺人之痛,屬於救火型人才。
各個部門都會有行政庶務型的工作,工具人比別人擁有一項優勢,就是可以為各個部門所用,周遊各個部門,受到各種歷練,而將他的能力磨得更透更利,不斷再上一層樓,因為“沒有人比他更懂得公司”,最後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力。
當然,工具人由於不具備一技之長,無法清楚做功能上的定位,一開始找工作或換工作會比較困難。即使找到工作了,位階與薪水都低。但隨著時間的過去,因為歷練完整、視野寬廣、思考周全,常常成為老闆的得力助手,有的升上重要管理位階,有的跟在老闆身邊做特別助理,掌握權力,薪水可期。
勇於接受調動與改變
不過,工具人有另一個困擾。由於在職務上調動頻繁,會讓工具人胡思亂想,以為自己不被重用,才會不斷被調來調去,或是很羨慕那些有一技之長的專才,可以固定在一個職位上往深度發展,所以工具人最常出現的辭職理由便是:“老是調來調去,我不知道自己在公司的定位,心裡有很深的焦慮感與不安全感”。因此,工具人最需要適應的一件事,便是調動;最需要鍛鏈的性格,便是勇於改變。如果做不到這兩點,工具人就會工作不開心,常常有求去的念頭,或是拒絕被調動,而窩在一個舒適角落,最後成為不起眼的角色,而且不具備任何一項專才。如果離職了,在就業市場也了無競爭力。
但工具人這個角色,也不能做一輩子。在調動職務的過程中,一定要找到一個自己最熱血的工作內容,表現突出,讓人覺得這個工作非你來做不可,那麼這就是你的定位,這就是你的舞臺!從此,不需要再顛沛流離、轉戰部門,也培養出自己的一技之長,對職場的自信心便會油然產生。
原作者: 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