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後報志願如何選擇學校?

高考結束後家長們和孩子們都忙著找學校、填報志願,所謂“考得好不如報得好”,報一所合適的學校比高考更加覺得未來的方向,如何能報一所好的學校呢?本文只適用於出分報志願,對於未出分報志願的請查詢其他資料。

高考結束後報志願如何選擇學校

方法/步驟

高考完至出分的這段時間內,考生可以對一下答案,給自己一個預估分。然後就是大量查詢學校資訊,選擇每個等級(一本、二本、三本、一專、二專)中分數較高的和分數較低的自己願意去的學校和專業。一般來說不用每個等級都看,看自己平時的水平,覺得自己應該考到哪裡就看哪。考完試至出分有很長的時間,但出分後離報志願的時間就不長了,所以為了避免到時候匆忙,可以在這個時候提前查閱各學校具體資訊,包括歷年分數線、專業排名、就業前景、學校條件等,然後挑選幾個自己願意去的學校和專業。

高考結束後報志願如何選擇學校

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最難的是選專業。因為我們以前都在讀書,對大學一點都不瞭解,也不是特別清楚自己想幹什麼。但是,選擇一個好的專業又非常重要,怎麼辦呢?

首先,大學裡學的東西跟高中完全不同,你喜歡的課程到了大學裡未必會喜歡,不喜歡的到了大學未必還會不喜歡,所以不能按照自己對高中課程的喜好來選專業。先考慮自己有沒有特別的愛好,有哪個專業是自己特別想學的,那就優先考慮這個專業,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除了考慮興趣,還應考慮這個專業是否適合自己,比如說對女生來說要慎重選擇勘探類的專業,一個是因為女生體力不夠特別辛苦,二是找工作是這類公司一般願意招男生,並不是性別歧視,而是男生真的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

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學什麼,可以考慮一個比較笨的方法,把所有的專業列印在一張紙上,然後先挑選出自己特別瞭解這個專業幹什麼的而且肯定不會去的專業,劃掉;然後把這些專業的具體學習內容和就業方向查一下,瞭解清楚後再篩選一遍;然後再查資料,再篩選;迴圈進行,直到清楚了幾乎所有專業是幹什麼的並且留下的專業都是自己願意去的。之所以每次都要查資料是因為一次查到的可能並不全面,多次查詢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多種因素才能更加便於形成自己的判斷。

高考結束後報志願如何選擇學校

如果有條件的,可以就自己想要選擇的專業到現場體驗一下,感受這個專業的工作 是否跟自己想的有差別,同時瞭解這個工作需要這個專業的什麼能力,便於進入大學後進行修煉,這樣就可以領先同學一步。

出分後就要快點決定學校和志願了。關於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的問題已經出現了好久了,作為一個在校大學生,我認為還是首先考慮地域,然後同地域內專業優先比較重要。因為不同的地域會有不同的就業需求量,大城市的機會比小城市要多很多。也要考慮選擇的專業跟這個城市是否相符,比如說在一個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裡選擇網際網路專業就不容易在當地找到工作,在一個金融發達的城市裡工科學生反而不好找工作。因為畢業生有相當比例是留在就讀學校的城市,而且企業找人時有相當比例是先考慮本市學生,因為他們比較容易解決住房和戶口問題。所以選擇學校時一定要慎重。

根據分數線和自己的考試分數與分數線的差值和排名,參考去年的資料進行選擇。由於現在是出分報志願,所以各學校每年錄取的名次段不會差別很大。看自己的名次可以報考的學校有哪些,專業有哪些。

高考結束後報志願如何選擇學校

同一個地域內,就專業和學校來說還是專業優先。因為企業很清楚同一專業的學生哪個學校的強,他們不會因為學校名氣大就只招名牌學校的學生。如果是對於一個空間距離比較遠的企業,可能學校的名氣比專業更重要。所以還要考慮自己想在哪裡就業。然後儘量選擇想學專業裡排名儘量靠前的學校。但是對於二本、三本甚至專科來說,一個學校裡特別優秀的專業只有一兩個,其他的都差不多,這時候就要優先考慮學校的名氣,名氣大的自然是好。

一般是想在哪裡發展就在哪裡選擇學校,如果想法有所改變,想要讀研的時候再換地區,那就要大學期間好好學習,因為不管是跨地區保研還是考研,都是特別難的。選擇學校和專業時除了考慮專業前進外,還要考慮當地的氣候、飲食自己是否習慣,尤其是南北方差距比較大,學校條件不一,如果自己不能適應,還是考慮其他地區比較好。

報志願時有五六個平行志願,第一個志願可以填自己最想去的。第二個志願的錄取分數要比第一個志願低,以此類推,最後一個志願錄取分數線最低,同時這個學校是你肯定能上的學習,用來保底。因為如果都沒錄上雖然有補錄機會但那時候的學校都不好,白白錯失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填志願時一定要選同意調劑,因為如果不同意調劑且分數線夠學校的先而不夠專業的線,則檔案會被學校退回,此時就不能再參加下一志願投檔了,只能考慮補錄或者下一批次的錄取,也會是一落千丈。

最後祝大家都能報到自己理想的學校。學校和專業其實沒有差別,只要在大學裡好好學習,努力積累各種經驗,一樣可以成為優秀人才。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