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可用的伺服器虛擬化技術之間有很多顯著的不同之處。因此企業必須多做了解來確保他們選擇的解決方案能同時滿足目前和長期的業務和IT需求。如果準備不足就會導致將來產生重複投入和其他的後續問題。如果一項技術的能力或效能無法升級,或者不能為使用者提供豐富而廣泛的特性設定,那麼隨著未來需求的改變和環境的變化,就會嚴重限制IT的發展和選擇。因此適應力就逐漸成為IT拓展程序中的重要一環。
方法/步驟
特性設定
使用者應該確定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功能,諸如虛擬機器管理遷移,負載平衡,災難恢復,快照支援,備份還是補丁管理等。然後根據對照表與產品特性設定進行對比。有虛擬化經理人嗎?虛擬機器遷移?除了伺服器整合還有減少能耗的嵌入式能力嗎?
對企業而言強調特性趨於標準化和可選性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可選,使用者也應該將增加功能的費用計算在內。使用者還應該注意相似特性之間任何的差別(比如,虛擬機器遷移是自動化完成的還是手動操作的?快照如何實現?備份和災難恢復如何完成?
易於使用
產品的配置,管理和維護是否容易實現?隨著應用環境的升級會有何變化?安裝時間是以小時還是分鐘來計算?巨響在哪,挑戰又是什麼等,使用者有何期望?產品和變化的特性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些特性如何包裝(比如打包或單獨列項)?產品能與儲存區域網路儲存相容嗎?企業應該根據廠商的參考文件,在類似的環境下按章使用。要謹記不斷髮生的管理費用經常會遠遠超出購買費用。
虛擬基礎架構管理
場頻是否有功能強大的基礎架構管理平臺或者虛擬化控制層?一名虛擬化經理能允許虛擬基礎架構來支援多使用者環境,多種物理基礎架構,更重要的是能整合包括更高級別的管理軟體在內的第三方應用軟體。虛擬化控制層與伺服器虛擬化技術的適用性,可靠性和可升級性能力是一體的,要對這些任務執行的工作流的同步負責。按照這種理解,虛擬控制層就是讓虛擬基礎架構實現不間斷運轉的發動機和火車頭。沒有虛擬控制層,就會增加使用中斷的可能,風險也隨著增加。
共性和異性
產品能支援什麼作業系統?什麼儲存?那種管理程式?有虛擬化經理人嗎?平臺的整體規劃是什麼?獨立軟體開發商和獨立硬體供應商的生態系統是怎麼樣的?更需注意的是,廠商的生態系統合作伙伴是那家?如何備份?如何儲存等等。你是鎖定一家廠商的產品或管理程式,或基礎架構的設計能被用於不同的應用環境。
價格
使用者必須要謹記雖然價格很重要,但它只是你做出選擇的一個因素。使用者要特別注意的是對比應該是在一對一的基礎上進行。第一眼吸引我們的優勢經過進一步的核查會發現未必能成為最終選擇。我們要問的關鍵問題包括:技術定價如何?是在每路的基礎上定價嗎?這些特性是否是在標準定價之內?如果不是,這些可選項的額外售價是多少?管理包括那些?服務包括那些?他們的定價如何?企業應該列出每項產品不同配置的費用(比如8路,4路等)。
注意事項
當然企業所期望的有效性標準要取決於很多不同的變數,包括對網路和儲存的考慮,另外還要著重特性設定,易於使用和伺服器虛擬化技術的可升級性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