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脂離心分離後所得的稀奶油,經成熟、攪拌、壓煉而製成的乳製品稱奶油(黃油)。奶油的生產工藝流程為:
攪拌、排出酪乳及水洗~加鹽及壓煉,成型~包裝。
工具/原料
原料:稀奶油、色素、鹽
工具:奶油製造器、鋁箔袋
方法/步驟
稀奶油的標準化和中和稀奶油的標準化是指調整稀奶油中的脂肪含量(30%-35%),以保證產品的質量.稀奶油中和之目的是降低稀奶油的酸度,防止在殺菌過程中酷蛋白變性凝固。通常用石灰或碳酸鈉作中和劑。
稀奶油的冷卻與物理成熟及色家的新增為了使攪拌操作能順利進行,保證奶油質量並防止乳脂損失,在攪拌前必須將稀奶油成分冷卻成熟,使脂肪盡最大可能變成固體狀態。
為了使奶油顏色全年一致,當稀奶油顏色太淡時,即需新增色素。最常用的是安那妥(Annatto ),它是天然的植物色素,其用量為稀奶油的0.01%左右。
攪拌與洗滌將稀奶油置於攪拌器中,利用機械的衝擊力使脂肪球膜破壞而形成脂肪顆粒,攪拌時分離出來的液體稱為酪乳。
攪拌時先將稀奶油用篩或過濾器進行過濾以溶去不溶性的固形物,稀奶油加至攪拌器容量的1/2-1/3後,把蓋密閉後開始旋轉攪拌,反覆進行2-3次。然後關閉排氣孔繼續旋轉形成大豆粒大小的奶油粒時,攪拌結束。攪拌結束後,經開關排出酪乳,並且通過紗布或過濾器將酪乳放入接受槽內,以便擋住被酷乳帶走的小顆粒。
排出酪乳後,對奶油粒用質量較好的水進行洗滌以除去奶油粒表面的酪乳,並通過水洗調整奶油粒的硬度,水溫一般在3-10℃範圍內,奶油粒較軟時,水溫可較低一些;奶油粒較硬時,水溫可稍高一些。
奶油的加鹽與壓煉奶油加鹽的目的是為了增加風味,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增加儲存性。奶油成品中的食鹽含量大致為2%左右,由子在壓煉時部分食鹽會流失,因此新增時,按2.5%的量加入。加入前需將食鹽在120-130℃的保溫箱中烤烘3-5分鐘,然後過篩應用。
壓煉的目的是使奶油粒變為組織緻密的奶油層,使水滴分佈均勻,並使食鹽全部溶解,均勻分佈於奶油中。同時調節水分含量,即在水分過多時排除多餘的水分,水分不足時加人適量的水分並使其均勻吸收。
奶油在洗滌後應立即進行壓煉,並儘可能地除去洗滌水,然後關上旋塞和奶油製造器的孔蓋,在慢滿旋轉攪拌桶的同時開動壓榨軋輥,將奶油粒壓成奶油層。
奶油壓煉後,即可分裝於木桶、木箱或內補聚乙烯薄膜的紙箱中,也可分裝於鋁箔袋內。奶油包裝後,送人冷庫中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