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生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團隊??

一,這是個老問題。雖然我沒在知乎答過,但是“畢業生、實習生進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是個初級職業發展規劃中的經典問題。

二,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經典而千篇一律的。正如開復老師所言,大公司的制度、流程、體系、規範;小公司的靈活、重任、自由各有優勢。

三,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那麼重要。因為在畢業生選擇就業的時候,第一重要的不是“企業規模”。排序是行業、專業、個體環境,接下來才是規模。

四,ok,還是就題論題。我們暫時不談前幾者,假設行業和專業同樣的情況下,我們來談“企業規模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今天,我們嘗試給出一個和以往結論不同的答案。

正題。

在這裡,不再跟大家討論制度流程規範體系靈活自由收入以及累或者不累的問題。我們按照“以終為始”的原則,來看一看。

好了,時間來到你畢業三年之後,你要跳槽 or 創業了。

此時你在大公司,誇張一點,假設你在蘋果,幹到了一個基層主管。若是跳槽,沒得說,只要你肯投簡歷,這個行業所有公司都會給你面試機會。

此時你若是在小公司,誇張一點,假設你在羅永浩的錘子(假設錘子招畢業生),幹到了一個部門經理(其實難度很大)。若是跳槽,很抱歉,你可能會有困難。因為三年之後錘子這個公司可能倒了,也可能什麼東西都沒出來。

五年之後,你在蘋果,此時就應該有獵頭打電話挖你了。而你在錘子,還是那句話,你得等到錘子牛逼了才行。

十五年之後,你打算創業了。若你是蘋果的管理層,你拉風投的相對就比較簡單。若是錘子取得巨大的成功,也是有殊途同歸的可能。

所以,很多的經典討論中,所忽略的問題就出來了。是什麼?是大企業帶給你的品牌。對的,職場品牌。

拿開復老師(顫抖,太不敬了)來說,大家是怎麼認知他的?當然是微軟、蘋果、google這樣的大牌企業擔任要職,接下來才是現在的創新工場。

拿唐駿來說(竟然拿唐駿和開復老師並列,再次不敬了,顫抖),若沒有微軟的經歷,誰認識他?陳天橋會請他當ceo?各位又有多少人此前就知道紫金礦業的?

羅永浩,如果不是當年有新東方這個大牌給他光環,今天哪來的風投做錘子?

沒錯。你想象一下,三五年後,你是騰訊的某主管更好就業,還是錘子的某部門經理更好跳槽?

大企業的職場品牌價值,在過去被最最最最大程度上忽略了。

此外,還有平臺。比如說現在被神話的張小龍老師(抱歉又不敬了),是當年做foxmail的張小龍更受風投歡迎,還是說今天把微信做成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第一產品的張小龍更受青睞呢?如果沒有騰訊這個大平臺,張小龍老師自己能做出這樣的成就嗎?

綜上,考慮到職場品牌、企業平臺兩大因素:

畢業生,選大公司,錯不了。

五、這就是結論了?

不是的。還有下文。

當年我畢業的時候,提起最佳僱主,那是“巨大中華”,巨龍通訊、大唐電信、中興通訊、華為技術。而現在這幾個企業什麼情況,大家應該有了解。至少是打不過BAT的。

當年我的同學面試華為的時候,華為hr是這麼說的:你進了華為,幹上5年。這個行業你有立足之地了,你說你是華為出來的,這個行業任意一家公司,都至少會給你面試的機會的。這就是華為在當年的品牌,所以他hr才有這樣的自信。這也是前文談到的品牌價值。

我那個大工科學校,進it業是許多人的首選,當時提起入口網站,不是bat,而是新浪、網易、搜狐。

我有一個師弟,也是我們校會主席,在眾多offer的利誘下,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騰訊。雖然當時騰訊地位沒有現在這麼壟斷,但是他去了,大概三四年的時間,就成長成為骨幹,並且一干就是7年。

我說這個是神馬意思呢?我是想說,最大、絕大的公司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第一考慮的是最具成長力的公司,這樣的公司有機會。

大家一定會說,你又神棍了,我怎麼知道這個公司未來會怎樣啊?

給大家兩個方法,一個是看過往的年度業績發展情況(百度公司名加營業額即可)。若是這個公司前年100億、去年130億、今年計劃200億的業務規模,這就說明它在穩健的增長,亦不冒進。

第二個方法也很重要,關注企業治理,在網上可以搜“最佳治理+公司名”這樣的關鍵詞,這種獎項往往意味著公司的規範。雖然這種獎項多且雜,需要一些個人對評獎機構的鑑定能力,但是你知道,像“腦白金”這樣的企業,一定不會跟最佳治理沾邊的。

綜上,首先是具有潛力且有一定規模的品牌公司(如我師弟7年前選騰訊),再次是治理優秀的大公司,除非你懷揣一顆5年之內創業的心(前提是你有足夠的家底吃飽飯),否則請慎重對待創業型公司。若想創業,等你15年後在騰訊做到管理層,那個時候風投會更青睞你。

原作者: 唐僧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