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實測專案”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將分幾個部分來講解。
這裡先說一下“項次”和“檢查專案”。
項次,其實就是檢查專案的排序號,1、2、3...。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項次後面會跟有一個三角符號“△”。這個符號代表什麼呢?
涉及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檢測專案為關鍵專案(以“△”標識),其合格率不得低於90%(屬於工廠加工製造的橋樑金屬構件不低於95%,機電工程為100%),且檢測值不得超過規定極值,否則必須進行返工處理。
也就是說,帶“△”的這些檢查專案是關鍵專案,在合格率方面有嚴格的要求,否則不能進行評定。關於合格率後面會有講到。
採用《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附錄B至附錄I(第213-220頁)所列方法進行評定的關鍵專案,不符合要求時則該分項工程評為不合格。
所以,關鍵專案要尤其注意。
檢查專案,會根據每個分項工程中結構物等性質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洞身開挖,評定的內容就是隧道整個輪廓的超欠挖情況,而根據部位將整個斷面分為拱部、邊牆、仰拱&隧底三部分。
然後,如果需要,將會對各檢查專案進行進一步的細分。因為拱部超欠挖不容易控制,圍巖級別不同,將產生很大的差異。所以,將拱部又根據級別分為了三大塊。其中,V、VI級圍巖為一個範疇,II、III、IV級圍巖為一個範疇,I級圍巖單獨為一個範疇。它們各有自己的規定值。
我們可能注意到了一個問題,這裡為什麼圍巖是分“級”,不是分“類”?
以前我們填寫的評定表是這樣的:
這裡是分“類”,而且,同為“破碎巖、軟土”,兩個表裡面分別是“V、VI級”和“I、II類”,如果這裡還看不出對應關係,那麼我們來看“硬巖”,兩個表裡面分別是“I級”和“VI類”,說明“I級”和“VI類”是指向相同的圍巖。
舊規範將隧道圍巖分成六類,分別是Ⅵ、Ⅴ、Ⅳ、Ⅲ、Ⅱ、Ⅰ,數字越大的圍巖性質越好。 新規範將隧道圍巖分成六級,分別是Ⅰ、Ⅱ、Ⅲ、Ⅳ、Ⅴ、Ⅵ,數字越小的圍巖性質越好。 這樣我們就知道,舊規範中的Ⅴ類圍巖就是新規範中的Ⅱ級圍巖,舊規範中的Ⅱ類圍巖就是新規範中的Ⅴ級圍巖。
相關知識,我們可以查閱《公路隧道設計規範》(JTG D70-2004)第13頁:公路隧道圍巖分級。
“邊牆”又分為“每側”和“全寬”兩項。
“仰拱、隧底超挖”這一項,其實是兩種情況,因為隧道根據圍巖級的不同,在圍巖不好的段落會有仰拱(+填充),這裡就是檢測仰拱底部開挖情況;當然,沒有仰拱的段落,也是存在隧底開挖的。
最後要注意的就是單位,這裡超挖的單位為mm。在其他的評定表中,也要注意單位,不然所記錄的數字將是10的倍數。
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表 (共7篇) 上一篇:基本要求 下一篇:實測專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