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摸象的盲人”,每個人看世界的眼光和角度都不相同,但誰也不能說誰的角度是錯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己知彼從來都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必要前提。我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九型人格林立其中卻又並行不悖。如果你嘗試用一種說話技巧,妄圖開啟“一招鮮,吃遍天”的局面,可謂是異想天開了。
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約有15%取決於知識和技能,85%取決於溝通和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以及激發他人熱情的能力。80%的成功者都善於說話,可以這樣說,成功者的事業最起碼有一半是用舌頭創造的。比爾·蓋茨的一席話,能促使IT業走進一個全新的領域;格林斯潘的一席話,能令納斯達克的股價瘋狂飆升,這都是話語的力量。既然話語擁有如此的力量,那怎樣讓這種力量深入人心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不同的人對同一句話也會有不同的解讀,讓我們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次,一艘客輪在海上遇到了風險,船長經過仔細思考,決定讓全體乘客跳海。他緊急找來了水手,對水手說:“希望你能用所有乘客都接受的方式,告訴他們跳海,目的只有一個,要讓乘客得救,但是不能告訴他們我們的船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水手來到了船艙,首先找到一個平素喜歡發號施令的人,說:“這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運動,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敢於嘗試。”這個人二話不說立刻跳海。接著他又告訴一個平素大家說什麼是什麼的人,“這是命令!”於是這個人也穿上救生衣跳海了。第三次,他跟一個浪漫的人說:“這種跳法很優美,很浪漫。”這個人也穿上救生衣跳下去了。他又找到了一位紳士,對他說:“從船上跳下去,很能顯示你的紳士風度。”不出所料,紳士也跳了下去。最後,一個愛冒險的人找到了這個水手問:“他們為什麼跳下去?”水手告訴他,“這是被禁止的,不準別人輕易嘗試!”這個人也迅速地穿上救生衣跳下海……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水手用單一的說話方式,能達到這種效果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掌握多種說話技巧,才能讓你處處受歡迎。網路上最近流行的“說話的溫度”——“急事,慢慢地說;大事,清楚地說;小事,幽默地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地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地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如果將“說話的溫度”套進九型人格中,那麼就演變成了一個新的版本——同完美主義者說話,要乾脆利落地說;同給予者說話,要讚美地說;同成就者說話,要恭維地說;同浪漫者說話,要表述個性地說;同思考者說話,要委婉地說;同服從者說話,要坦誠親切地說;同享樂者說話,要親切幽默地說;同指揮者說話,要不卑不亢地說;同和平者說話,要溫柔謙和地說……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說話必須看交際物件,而且要針對不同物件的不同情況,根據對方的性格採取不同的策略,即便是同一件事,也要用不同的語言表達。
對完美者,你不能說“差不多就行了”,但是同和平者完全可以這樣說;對給予者,你不能說“用不著”,但是指揮者就非常喜歡你這份不欠人情的乾脆利落;對成就者你不能說“你不行”,但是服從者可能會虛心接受你的批評和建議;對浪漫者你不能說“經濟、世俗”,但是成就者乃至指揮者以及思考者對這個話題應該都是非常感興趣的;對思考者不能說過分親密的話,但是給予者離開了親密的話語,簡直活不了;對服從者不能放任自流,可是對浪漫者而言沒有空間,毋寧死;對享樂者來說,千萬不要跟他說工作,但是指揮者和完美者,都樂意做“推動巨石上山的弗朗西斯”;對待指揮者不能頤指氣使,但同和平者這樣說就沒有問題;同和平者說話的時候不能太過疾言厲色,但是指揮者將這種說話方式當成溝通的必要手段。
說話“無的放矢”,不看物件,效果肯定好不了。不過人們的說話實踐也證明,不管交際物件的性格如何,說話誠懇一點,溫和一點,禮貌一點,直接一點……這些基本的說話要點,總歸是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