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這是與眾多的家長交流的過程中,當問及孩子學習狀況時,百分之八九十的家長脫口而出的回答。
如何看待孩子粗心,家長的認知有一些誤區:
誤區一 孩子學習主觀上不認真。
其實,對於一部分孩子來說,不是他學習不努力,而是他的學習能力發展不平衡,孩子的聽知覺和視知覺是影響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這部分孩子說他們粗心,他們是冤枉的。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他的能力沒達到。
誤區二 片面關注學習習慣,忽視做事的條理性。
學習上細心的習慣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與生活習慣不可分,那些做事丟三落四,缺乏條理,不能堅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學習上容易粗心。家長應該從小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時候讓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點時,幫著洗碗。
誤區三 家長任意的懲罰孩子。
比如:抄十遍書 每天作50道口算題等,讓孩子心理上產生厭倦,失去學習的興趣,過度單調的重複,引起孩子的反感,欲速而不達。
其實,孩子學習情緒的好壞,對學習的影響很大。剛上學的時候,每個孩子都雄心勃勃地要爭第一,可是孩子們的學習能力確實存在某些不同,在這些學習能力沒有提高的情況下,孩子再努力,結果總是不盡人意。更重要的是,老師和家長誤解他,認為他貪玩,心思不在學習上,學習不認真,不專心等。家長的批評,甚至打罵,使孩子心理受到嚴重的挫折,懷疑自己的能力,缺乏學習的信心,雖然看他坐在桌子旁學習,其實心早就飛了。
因此,對孩子要鼓勵,有進步時就表揚,讓他看到希望,使他樹立起學習的信心。調動起他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我比較喜歡用賞識教育,讓孩子心靈充滿陽光。在學習上,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和孩子出門時,看見什麼說什麼,譬如,讓他口頭描述超市,新華書店,或者看圖說話,培養他的口頭表到能力。
在生活上,我覺得家長要早一點放手。現在的家長,嘴裡說自己孩子依賴性強,其實是大人們在潛意識裡離不開孩子。他們過分的保護孩子,無論孩子做什麼事都要過問,常常令孩子們的反感。他們包攬了孩子的一切。讓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越來越差,而令大人們反感。常聽人說,“有個能幹的媽媽,就一定有個苯女兒”,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家長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對孩子的依賴,不能認為不照顧孩子,孩子就會受罪,就不幸福。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適當做一些家務事。不要什麼事都是家長大包大攬。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的,他小的時候受到一點挫折,憑藉自己的力量解決,明天就會獨立成長。孩子總要離開父母的懷抱,走進競爭的社會,家長放手越早,孩子成熟越早。
最後,我還想說,要讓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如果家長一再地說孩子粗心,做事慢,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習慣,真的認為自己粗心。相反,家長把目光放在孩子細心上,在孩子心理就有一種自己“細心”的心理暗示。孩子小,自我意識薄弱,很在意周圍的眼光
,家長應該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的優點上。糾正粗心,養成細心的習慣,也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綜上所述,幫助孩子克服粗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在上小學的階段,注重對孩子能力的培養,如:活動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會責任感。將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