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科學合理佈置英語作業,提高教學效果?

科學合理佈置英語作業,提高教學效果

《英語課程標準》大力倡導自主性學習,極其重視學習習慣的養成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學生進入初中,培養任務顯得更為緊迫。作業作為英語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自然也應當體現這一特點。這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作業觀,著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科學合理地佈置作業,讓大部分學生有效地,樂意地完成作業,從而達到及時鞏固知識,反饋教學資訊,養成學習習慣,培養英語學習能力的目的。

一、傳統作業模式的弊端

1. 作業偏重死記,形式簡單,缺乏應用和靈活性。

傳統的英語作業以鞏固知識和機械操練抄寫為主,應用型的作業相當少。它在英語學習中起到了記憶單詞和機械強化知識點的作用。在對學生能力要求不高,且相對單詞量和知識點不多的老教材來說,傳統的英語作業的效果是相當好的。但是目前使用的新教材的一大特點就是詞彙量大,語言點多,且對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再靠簡單的記憶和機械操練抄寫已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問題了。反而調動不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也跟著死學.

2. 作業只重“數量”,不重“質量”

傳統的英語作業更多的採用“拿來主義”,即採用課後練習和配套練習。在這些課後練習和配套練習中有很多是重複的;沒有結合所教學生實際;有些學生易出錯的知識點在練習中卻沒有體現的…… 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起不到應有的效果,事倍而功半,學生負擔沉重。

3. 作業搞“一刀切”,缺乏層次

班級裡每一個學生都存在差異。讓有差異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造成有些學生“吃不飽”,有些學生“吃不了”的現象。不僅好學生的潛力無法發揮,更打擊了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一部分後進生剛開始還可能盡力完成作業,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們會發現自己的盡力換來的依然是大紅叉。所以他們會採取三種方式:徹底放棄,空著不做;完成任務,隨便瞎做;矇混過關,甚至抄襲作業。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4. 重筆頭,輕口頭,缺乏交際

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佈置的英語作業多為書面作業,而很少或甚至沒有口頭作業,即使有也很少督促檢查。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學習它的最終目的是交際,不是考試。在新課程標準下,忽視培養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的傳統作業,顯然是無法滿足要求的。

由此可見,要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步伐,培養學生較高的英語學習能力,我們必須轉變觀念,科學合理地佈置和評價作業,激發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那麼我們該如何科學合理地佈置和評價作業呢?筆者做了如下的嘗試。

二、初中英語新作業的嘗試

因此,為了克服傳統作業的弊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我們嘗試了實踐性作業、分層作業、歸納總結性作業、長期專題性綜合作業四種新作業形式。

1.實踐性作業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具備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所以,光靠筆頭的操練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適當增加實踐性作業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而朗讀則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學生在朗讀和模仿中可以不斷糾正自己的語音語調,體會語境,增強語感,瞭解英語詞句的特點,為今後的“說”以及“寫”打下堅實的基礎。特別是在初一年級,更要加大這一作業的比例。每天的家庭作業中都必須包含口頭作業和筆頭作業。兩者所花時間大致相等。定期要求他們將自己朗讀的材料用磁帶錄下來,老師並做及時的反饋。這樣就解決了老師無法監督和及時反饋的學生的口頭作業的問題,也杜絕了某些學生認為口頭作業不是作業,使口頭作業流於形式的現象。同時,我們可以將同一個學生的朗讀錄音進行比較,同學可以明顯的發現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容易獲得成功感,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轉變成為主動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習負擔。

2. 分層作業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普遍存在的。他們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心理學家洛克通過實驗證明:受歡迎的作業能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因此,分層作業就解決了這樣的問題,它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減少厭學、抄襲現象,又能解決“吃不了”和“吃不飽”的問題。a. A層次作業:面向全體學生,包括了所有的口頭作業及書面作業(十題精選題),每生必做。重點佈置與教材有關的最基礎知識和最基本技能的訓練。在作業佈置中,一不要求全,一次落實一項訓練,從巨集觀上控制作業量。二要有精品意識,教師對所設計的作業中的每一項能達到怎樣的目的要有清楚認識,避免出題的盲目性、隨意性,確保一題對應一個教學目標、一項對準一個訓練重點,真正從微觀上控制作業的量。b. B層次作業面向學有餘力的學生,屬機動性作業。這是為了顧及少數特殊學生、優等生,而特意補充的一些難度較大的附加題。學生可隨意選擇一些力所能及的綜合題。這樣就激勵、挖掘、發揮了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調動,優生滿足了更高的求知慾,感到了學習有味道;中差生減輕了心理壓力,有了跳一跳也能摘桃子"的機會;差生也能天天按時完成作業,增強了學習信心。應該注意的是,對所設計的作業要有相容性,既要有剛學到的"新知",也要有已學過,需要進一步鞏固的"舊知",要注意作業內容的梯度性,啟發性和思考性。這種分檔作業的設計,題題目標明確,生生學有所得,激發了學生的認識,擴充套件了學生掌握新知的內涵。

三、歸納總結性作業

這種作業通常出現在單元複習時。學生通過一個單元學習,自主地將本單元的知識點分類進行歸納總結,包括短語,句型,,重點,難點,學習體會等要素.第二天在課堂上四人一組大家互相交流補充,然後選擇一名同學將本組歸納的知識點展示出來,看哪個組歸納得最完整。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並使學生在複習時始終處於主體地位。由於很多知識點都是學生自主完成的,且有競賽的性質,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自然比老師“滿堂灌”要好得多。也交給了學生歸納總結的方法.

4.長期積累型作業

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現”的過程,要求學生利用所給定的材料,主動地進行學習,強調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當消極地去“接受”知識。因此,教師在佈置短期作業的同時應當佈置一些長期的專題性作業。長期作業通常是圍繞一個主題,將所學的英語知識、繪畫技能、電腦知識等各學科的綜合知識進行重組,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作業。可以是:1,辦一份關於學校班級介紹的英語小報,2,舉辦一個校服設計比賽,要求製作服裝設計稿並配以英文說明等。3,設計英語廣告。4,製作英語賀卡並贈送給自己的同學或老師。5,隨時隨地學英語,將自己課內外看到的,聽到的單詞,短語,句子分類積累在筆記本上。這類作業能將知識的鞏固、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的發展有效地統一起來。這樣的作業可以說是一種作品,可以在學校櫥窗展出,也可以進行評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各項特長,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

這樣的作業,學生做得開心,且有收穫,學生既可以在“做中學”也可以在“學中做”。

因此,作業形式的改革和創新不只是讓學生完成某種任務,而是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影響學生對待英語學習的態度,培養他們學習,特別是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英語的能力。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