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如何治療?

腋臭的產生其實和頂泌汗腺有關,腋臭患者頂泌汗腺的數量較多,尺寸較大,因為會有頂泌汗腺大量的分泌物,經微生物作用形成具有特殊氣味的有機物,因此形成。

工具/原料

治療方式一:手術治療

治療方式二:非手術治療

方法/步驟

梭形切除術

屬於經典的手術治療方法,術式簡單,但有可能因為切口張力過大,造成切口裂開,恢復時間較長,遠期可能形成明顯的疤痕,甚至因為瘢痕攣縮影響上臂活動。近幾年,微創外科逐步應用於腋臭治療,技術也趨向於成熟,梭形切除術基本被淘汰。由於頂泌汗腺分佈的組織學特點,手術治療保證面板血運前提下,破壞真皮深層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大汗腺刮除術

在腋部面板行小切,分離面板與皮下組織,用空心刮匙對皮下進行搔刮,對真皮深層組織及脂肪淺層刮除,治療終點是出現毛囊或面板出現紅紫。隨著技術不斷髮展,切口愈來愈額小,此術式病理學檢查發現大汗腺組織基本刮除,有效率和治癒率高,瘢痕不明顯。但術後血腫發生率較高,對面板損傷較嚴重,癒合時間2-4周,可能出現面板壞死、切口延遲癒合以及瘢痕形成。

負壓抽吸術

需要將腫脹液大量注入腋窩皮下,直至面板蒼白變硬,從面板0.3-12.5px切口將帶負壓吸脂針反覆進行抽吸,破壞頂泌汗腺。病理學檢查發現有較多的腺體殘留,儘管相對安全,但療效與剪除術或者搔刮術相比,療效較差。

小切口剪除術

常用兩個平行於腋窩皺襞2-75px的切口,分離皮下,將皮瓣翻轉,直視下修剪皮下組織,直到剪除毛囊球層次。總體而言對面板損傷較小,血腫較少發生,療效肯定。值得注意是不可剪得過薄,以免出現面板供血不足導致切口癒合不良。

神經離斷術

通過離斷胸交感神經T2-T4和肋間臂神經,阻斷汗腺的分泌從而達到治療多汗症、腋臭的目的。由於對操作和解剖要求較高,容易出現併發症,現在較少用來治療腋臭。

外用藥物

從腋臭發生發展過程可知,各種乾燥劑、抗生素甚至香水等都可以減輕腋臭的氣味。常用的有3%福爾馬林、慶大黴素、爐甘石洗劑等使腋窩面板乾燥、細菌滅活、掩飾氣味等來改善腋臭。由於沒有從根本上對頂泌汗腺起到作用,所以效果都是短暫的。

注射用藥

早前有各種各樣的藥物,如無水酒精、尿素、5-氟尿嘧啶等等,都是基於藥物化學成分使蛋白變性壞死和皮下組織纖維化,也有引起面板壞死的情況。近幾年流行的肉毒素,能阻斷神經傳導,抑制汗腺的分泌功能,短期內起到比較好的效果,由於需要注射次數多、成本昂貴、形成抗體等原因也限制了患者的選擇。

口服用藥

抗膽鹼能藥物,由於此類藥物亦會抑制其他腺體的分泌,容易導致口乾、尿瀦留等

微波治療

對治療深度的控制要求技術較高,效果有待觀察。

鐳射治療

原理是鐳射選擇性熱作用可以破壞黑色毛囊,對大汗腺有一定的破壞作用,但是效果一般。

射線治療

主要引起大汗腺的退行性變化,有一定療效。

射頻治療

射頻+黃金微針技術,通過部分絕緣的微針將射頻能量集中作用於皮下汗腺組織,定向定量的熱效應損傷破壞大小汗腺組織,達到治療腋臭同時保護表皮組織。療效已經獲得廣大醫院的專家們肯定。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