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者將可能成為替代者?

角色定位之三:競爭者,可能的替代者

這是職場當中同事關係的一種。

老闆都會有意識地在企業內部建立動態人才備份機制,讓同事包括現在上下級之間進行競爭,讓下屬感覺有機會替代上級,這不是辦公室政治和權謀,是正常的生意行為。你要的是保住你自己的位置和利益,老闆要的是更大的公司利益,有衝突很正常。

冒牌的辦公室知己

有一個朋友說:在辦公室有一個人對我很友善,他一來到公司好像就對我很親近,他很喜歡邀請我和他一起吃飯、運動,他還經常和我談起他周圍友善的鄰居、和藹的房東,但是對他自己卻隻字不提。同事們都認為我們是好朋友,但是我隱隱地感覺到他對我的親近很有目的性,比如,他總是一味向我索取人脈資源和辦公室情報,卻從不把自己的信息和資源與我分享。他喜歡探聽我的煩惱,但是聽後就一笑了之。和他的交往讓我很不舒服,但是他對我又非常友善,你能告訴我,問題出在哪裡嗎?

用生意人的角度來分析,你就很容易清楚對方的真實目的,他是希望從你這裡獲得更多的生意資源,等於是從競爭對手那裡搞情報。

如果他就是打算以後取代你,也很正常啊。

老話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職場這樣的生意場,尤其需要。其實,你和他交往,也應該有“目的性”,對麼?

角色定位之四:共贏或者共輸的生意盟友

同事關係中,競爭者和盟友的角色共存。有人是對手,有人是盟友。同一個人,可能在這件事上競爭,在那件事上同盟今天競爭,明天同盟。

因為,利益。

職場當中的同事關係,經常會發生變化。用隨時準備應對變化的生意心態來對待,就少了很多煩惱。

孫家琪和小李的故事

孫家琪在公司是一個部門主管,由於工作出色,很受領導賞識。她的部下小李是她一手帶出來的,業務能力非常強,但孫家琪越來越不喜歡小李,因為她發現小李經常悄悄地越過她向上級直接彙報工作。

在孫家琪休產假期間,部門的同事跟她說,小李經常到老闆辦公室嘀嘀咕咕,有一次還跟老闆說她可以五年不生孩子,只要老闆把她推到你這個位置。孫家琪聽到這個消息後無比氣憤:“小李當初是我招進來的,我培養她成為了業務骨幹,誰知竟會如此忘恩負義,太不夠意思了!”

孫家琪產假結束後回公司上班,發現老闆已經把小李提拔起來了,新成立了一個部門,和孫家琪平起平坐,還分了她一部分業務給小李。由此,兩個人關係非常緊張,見面不說話。孫家琪覺得,小李太不地道了,怎麼會這麼對待“恩人”呢。

現在你一定明白老闆這樣安排是對的,小李這樣做也是合理的,對吧。從老闆角度講,多一個能幹的部門主管,能給公司多創造價值,同時也可以讓孫家琪和小李互相備份。對小李來說就更簡單,在公司工作,就是要努力上升,能力、付出和回報要不斷增值才對。

而孫家琪之所以感覺不開心,是因為在她的意識裡,還是支配型的概念,覺得小李是“我的人”。

假設,孫家琪能夠把小李當做生意夥伴來對待,支持小李,主動向老闆推薦小李新成立個部門,結果會如何?小李該上升還是上升,但會成為孫家琪的盟友。

你希望在職場上多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者,還是多一個對手?

對你不友好的同僚

自從升職以後,那些曾經期待的新面孔好像對我並不太友善,我好像整日是在和一群面無表情的熟人工作,一開始就如此糟糕,挫敗感常常油然而生。但我很期待和他們建立起積極的夥伴關係,所以我試著讓自己帶著友好、愉悅的態度和他們靠近,不過好像適得其反,有人說我看起來熱情過度,似乎心懷叵測,你能告訴我,問題出在哪裡?我該如何改變這種令人沮喪的狀況?

問題在於,他們把你當做生意人,你沒有。所以你才很在意態度,而把注意力放在態度上,是用錯了情。

如果把他們當做生意夥伴,你就該知道,你和他們的交往,本來就應該有清晰、明確的目的,大家進行利益交換,獲得共贏。

為什麼要團隊合作

如果一個人能夠做所有的事,老闆不會去建立什麼團隊。如果不是為了分散資源,降低風險,老闆也不會去建立什麼團隊。

一個團隊,就是一群生意夥伴組成的,其中有供應商、客戶,相互形成價值鏈,有競爭、備份、同盟。所謂團隊合作精神,就是你懂得在團隊當中扮演適合自己也適合團隊目標的角色,不要總想著成為“將軍”。沒有哪個老闆真的喜歡一上來就要做將軍的士兵。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成為團隊的好夥伴呢?是因為我們要把這些生意夥伴變成自己的職業支持體系,對自己當前和今後經營職場生意有利。

這才是團隊合作的目的。

組織內部、外部的人際關係狀態經常會發生變化,惟一不變的是生意夥伴關係。永恆的生意夥伴。

原作者: 梁平伯才網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