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發燒怎麼辦?中醫師媽媽分享實用小方?

相信每位媽媽對小孩最頭痛的也是小孩的感冒發熱問題,怎麼小孩老發燒?怎麼發燒老不退?小孩燒到39度了,我該怎麼辦?等等。外感發熱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尤其嬰幼兒最為多見。現收集了各種治療小孩感冒的各種症狀的治療小方,希望各位新手媽媽看了後對小孩發燒有一定認識,並且遇到小孩發燒的各種問題會手足無措。

小兒發熱,西醫的一般處理就是休息、多飲水並且對症治療,同時配合口服或者注射抗生素,但治療效果不甚理想,且濫用抗生素的現象日益嚴重,由此產生了諸多毒副反應。尤其對嬰幼兒,西醫藥物使用就要更加註意。並且發現使用西醫傳統的藥物退熱方法,小孩的退熱後常常出現體溫回升,而且體溫波動較大。

從中醫角度看,西醫的解熱鎮痛藥藥性屬寒涼,它降溫的同時會損傷小兒體內陽氣,這就是為什麼小兒服用解熱鎮痛藥體溫降下後卻出現腹瀉症狀(損傷了脾胃陽氣)。或許發熱症狀反覆遷延不愈,(體內陽氣損傷,無法祛邪外出)。或者感冒後咳嗽遷延不愈(寒涼藥物涼遏肺部陽氣)。中醫中藥安全簡單,很好的填補了西醫的藥物治療的各種缺點,對小孩發熱早期的預防治療起到很大作用,應該值得推廣。

文章分兩部分,一個是小兒外感內治法另一個是外治法。

小兒發熱內治法

風寒外感方 蘇葉15g 蔥白 3-5根 紅糖5g

用法:藥物浸泡30min,水煮20min得藥湯250ml,後放紅糖5g,分3次服。

小兒外感之初有80%左右為風寒外感,故這是重點介紹的一個小湯方。如果主要症狀為四肢發冷、發熱、鼻塞流涕、頭痛、噴嚏,那要就考慮是否為風寒外感。

蘇葉藥性平和,它甚至可以作為蔬菜食用,蘇葉梗更是可以治療孕婦妊娠嘔吐,可想而知,蘇葉是一個多麼平和的藥物,故用於治療小兒發熱還是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蘇葉除了可以發散風寒,還有行氣寬中的作用,如果小兒外感初期食慾不振,這個方就更加對症了。蔥白質地中空,有通陽散寒作用,如果小孩有鼻塞噴嚏症狀,可適量增加蔥白的分量。加上紅糖除了使方藥入口容易,讓小兒容易接受外,它還可以培養中土陽氣,祛邪外出。這是大部分外感初期都能用的湯方。

風熱外感方 葛根15g 蘆根 10g 白茅根 10g

用法:藥物浸泡30min,水煮20min得湯藥250ml,分三次服用。

這個主要針對風熱外感的湯方,小孩風熱外感症見:發熱、咽痛、咳嗽黃痰、鼻流濁涕、小便黃,大便幹,出現以上症狀,就可以考慮小孩是否為風熱感冒。以上三藥合用上能疏散風熱,中能清肺胃熱,下能導熱下行。三藥藥性平和,適合小孩服用,不但有治病之功,又能免傷正氣之弊。

小兒發熱外治法

1.中藥藥浴發汗法

方藥: 蘇葉30 艾葉30 青蒿30 麻黃15 白酒一杯

使用方法:藥物浸泡30min後,煎熬取濃汁5000ml,待水降溫,以能入手為宜,加入白酒一杯,(一次性杯大小)洗浴15到30min,以微微出汗為度,如果手腳冰冷者,浸浴至手腳溫熱。浴後避風寒,汗出多者,予以紅糖水服用。

藥浴法可辛溫發散、疏通、運行經絡,“令熱達皺理,邪隨汗出”,不至久羈營衛,而又不傷正氣。

2.中藥外敷湧泉穴

方藥:生薑30g

使用方法:生薑30g剁成姜泥,入鍋中炒熱,放至不燙手為度,敷貼於湧泉穴中上,並用紗布或者醫用敷貼膜固定。

湧泉穴位於腳底(去趾)前三分之一處。敷貼6--8小時後取下姜泥。通過貼敷湧泉穴,使陽氣宣通、宣發洩邪。

3.中藥滴鼻法

方藥:柴胡10 青蒿10 魚腥草10 板藍根10 黃芩5

使用方法:以上處方煎煮30min,過濾除渣,用消毒棉籤浸透,緩緩滴入患兒鼻中。

滴入患兒鼻中藥液不可過多,以免導致患兒嗆咳,煩躁不適。

小兒滴鼻法為錢乙所創,首見於《小兒藥證直訣》,為開竅逐邪之法。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兒童鼻粘膜面積約為5cm2,分佈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其上纖毛亦增加了藥物吸收作用。

以上治療小兒外感發熱內外治法,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配合內治法,內外合治,增加臨床療效。

最後祝所有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