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翅蟲主要分佈在哪裡?

Tags: 皮膚, 翅蟲,

鞘翅目(Coleopterous)隱翅蟲科(Staphylinid)昆蟲,20,000多種,分佈廣。常見於腐爛動植物周圍,以食腐為生。多數細長,體小,一般不到3毫米(或1/8吋),最大不超過2.5釐米(1吋)。鞘翅短而厚,後翅發達,飛時能迅速從鞘翅下展開,飛行後靠腹部和足的幫助疊好,重新藏在鞘翅下面。受驚時,舉起腹端,向敵害射出難聞的霧液。幼蟲無翅,形似成蟲。有些大型種類有美麗的黑色和黃色,像胡蜂;有的外形和行為均像兵蟻。歐洲的Lomechusa屬和Atemeles屬,以及北美的Xenodusa屬,生活在蟻或白蟻巢內。它們分泌一種液體給蟻吃,而蟻餵養它們作為回報。   毒隱翅蟲,又被稱為“青腰蟲”,如圖,身長0.6~0.8cm,類似飛螞蟻,停下時尾部上下扭動,把翅膀收回,且有趨光性,白天棲息在雜草石下,夜間出來活動,夏秋兩季最常見,喜歡圍繞日光燈等飛行。體外沒有毒腺,不會蜇人,但是體內有毒液(強酸性毒汁,pH值1到2),在被打死後毒液會流出來。   隱翅蟲的毒液會引起急性皮膚炎症,痊癒後傷口顏色與周圍皮膚會有差異。   人體皮膚接觸少量毒液後(如隱翅蟲從皮膚上爬過),皮膚會出現點狀、片狀或條索狀紅斑,隨後中央呈灰褐色壞死。若受傷面積不大,會有輕微癢痛感;若受傷面積較大(如多處皮膚被隱翅蟲爬過),則會有強烈癢、痛感覺,可能伴隨淋巴結腫大,發燒等。   若人體皮膚接觸大量毒液(如毒液流到皮膚上),則受傷部位會產生水泡,周圍皮膚紅腫,水泡與紅腫間為一原膚色的圈裝部分。水泡可以弄破,如用棉籤擠破,然後用鹽水洗淨,但是不久後會重新產生水泡。水泡不久後會自然消失後,患處會隆起,中間原水泡處凹陷,像火山口,但是一般火山口是圓形的,而皮膚上的患處是呈線狀的。患處隆起部位皮膚組織將全部壞死,形成深咖啡色疤,在疤下長出新皮膚,但是新皮膚顏色很淡,與周圍皮膚有一定差異,導致痊癒後,患處像被刀割傷後痊癒的樣子。所以,留下的疤痕對皮膚的影響最大。   對於隱翅蟲爬過皮膚後是否對皮膚造成傷害,有的認為不會,因為蟲沒有被打死,毒液沒有流出來;有的認為會,因為蟲尾部的針狀結構會接觸皮膚。事實上會),但是後果只會輕微痛癢和脫皮
  生活環境
  隱翅蟲孳生在潮溼的地方,如淡水湖邊、水溝、池塘、河流漫灘、雜草叢、水稻、玉米等作物田中。白天活動,常在作物或雜草莖葉上爬行,受驚時奔跑速度很快。以小型昆蟲、植物花粉、腐爛的有機質為食。具有明顯的向光性(特別是對熒光),光亮越強,招來的蟲子越多。同時還具有向高性,在同等條件下,隱翅蟲總是喜歡飛向高處。其爬行速度很快,飛進室內後便在天花板、牆壁上、傢俱、衣物表面、人體上四處爬行,使人染病。進入室內的隱翅蟲能耐飢數日,使人體不斷受到損害。隱翅蟲夜間活動的頻率受氣溫、風向、光亮等諸多因素影響。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