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僕人各一錠銀子,並讓他們在自己遠行期間去做生意。國王回來後把三個僕人召集到一起,發現第一個僕人已經賺了十錠銀子,第二個僕人賺了五錠銀子,只有第三個僕人因為怕虧本什麼生意也不敢做,最終還是攥著那一錠銀子。
方法/步驟
於是,國王獎勵了第一個僕人十座城邑,獎勵了第二個僕人五座城邑,第三個僕人認為國王會獎給他一座城邑,可國王不但沒有獎勵他,反而下令將他的一錠銀子沒收後獎賞給了第一個僕人。國王降旨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最後的也要奪過來。”這個理論後來被經濟學家運用,命名為“馬太效應”。
在投資理財領域,“馬太效應”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你是如何打理自己的財富呢?是什麼也不敢做,還是用它來賺了新的銀子?是讓自己的財富越捂越少,還是讓它越滾越多?
常言道:人有兩條腿,錢有四條腿。人賺錢往往是吃力又辛苦,而錢生錢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當你有了投資的資本之後,就應該抓緊時機進行投資,而不能僅僅把資產增值的重任僅僅放工資性的收入上,應該讓賺錢和投資兩翼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