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寶寶營養過剩的解決經驗?

Tags: 營養, 孩子, 寶寶,

“只要吃好、喝好身體就會好”這句話從過去到現今一直是很多媽媽信奉的法則,更多的人認為只要有“營養”就不怕多! 有的媽媽在飲食上傾向於選擇肉類或高脂肪食物,以及較為精緻、太甜的食物,高纖維的食物卻又攝取得太少,這樣的飲食習慣造成營養過剩。

目前我國嬰幼兒肥胖發生率已超過10%,而研究表明,6個月左右的肥胖兒在成年後的肥胖機率為14%;7歲的肥胖兒為41%,10-13歲的肥胖兒為70%。由此可見,嬰幼兒時期營養過剩將是成人期肥胖的“潛伏殺手”,併成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等疾病的“隱形炸彈”。

我們首先總結什麼原因導致寶寶營養過剩了?

一、垃圾食品當正餐:

以下列出來的食物,吃多了對身體無益。

燒烤類食物;油炸類食物,比如薯片、面窩;醃製類食品,比如醃魚醃肉;加工類食品,比如香腸;甜品,比如冰激凌,含糖量高,奶油裡含反式脂肪酸;零食,如話梅、果脯;罐頭,裡面含防腐劑,水果不新鮮;方便麵;碳酸飲料;含糖量高的餅乾,這類餅乾含香料、色素。

二、狂吃大魚大肉:

家長有這樣的誤區,認為給孩子補充營養就是要吃大魚大肉,常吃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孩子的腸胃並不一定習慣,反而導致腹瀉、食慾不振。而且吃得過雜容易造成腸胃疲勞;吃得過飽,食物在腸胃中消化需要大量血液,腦內血液供氧減少,會導致大腦遲鈍,思維不敏捷。

三、家長不吃,孩子也不吃:

“媽媽說南瓜不好吃,所以我從來不吃南瓜。” 孩子沒有很強的辨別能力,往往父母的飲食觀念會強加在他們身上。長久下去,孩子的飲食觀念就會被家長扭曲,很多營養豐富的食品就會被拒之嘴外,導致孩子得各種疾病或缺陷。

四、一盤菜吃2天:

很多家長圖方便,做一次飯喜歡把菜的分量準備得足足的,這樣一天的飯菜都解決了。專家指出,炒菜時量不要太大,最好一餐吃完,下餐再做。因為反覆加熱,一方面菜味道不好,另一方面營養也易流失。每餐飯按量來做,烹製時間短,營養素也保留得更多。

那知道時以上原因所造成的寶寶營養過剩,那我們怎麼辦了?

我們應該從小抓起

把握住容易發生肥胖的3個關鍵期:嬰兒期、5-8歲及青春期。

全家共同參與

父母是孩子的楷模,全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從小給孩子以影響,幫他形成好習慣。

一、增加運動量:

從小培養孩子熱愛運動,讓孩子多爬、多走及參加各類體育活動,或幫助父母做家務,而不要長時間看電視、玩遊戲機。

 

二、鼓勵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要按需進行,不要過早新增輔食。在人工餵養時,父母常將配方奶粉的量衝得很多,並常在滿月後就將營養米粉或奶糕調入奶粉中讓孩子吃,這樣容易造成過度餵養,並使嬰兒的胃容量擴大,攝入量也增大。

三、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從小培養孩子少吃垃圾零食和油炸食品,孩子的零食還是要給予的,但要健康。可以通過自制蘋果泥、紅棗糕等,而外買的要以健康為主,要富含益生元的,例如樂吱吱。不要用食物作為獎勵的方法。養成孩子喝白開水的習慣,讓孩子在飢餓時再進食,且進食要定食定量。

四、不和其他孩子比:

有的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比其他的同齡孩子 瘦小,心量焦急,不斷給孩子增加營養因而引起肥胖。實際上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很大,有各自的生長軌跡,只要孩子在正常範圍內生長,生長速度正常,即是正常的孩子。

五、吸收是關鍵:

好的營養≠好吸收,寶寶腸道還處於發育期間,消化系統還未健全,除了不能過度進食外,還需要護養好腸道,才能消化吸收好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健康成長。所以寶寶的腸道吸收是非常重要的,飲食要全面營養,還要不斷補充水果,蔬菜等,不能只吃肉不吃青菜,還需要每日適量補充水舒唐,提升腸道吸收能力。

六、定期檢測體重

定期去兒保門診檢查,測量體重、身高,當發現體重增加過快時,應及時引起父母的注意,並要適當控制孩子的飲食,尤其是飲料、冷飲、甜食和油炸食品等的攝入。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