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對外匯匯率的基本分析?

對於外匯投資者來說,能否利用手中已有的資料對匯率進行準確的預測,便是在匯市中能否賺錢的關鍵。可是,影響匯率的因素錯綜複雜,初學者往往摸不清頭緒,在這裡,我們來對影響匯率的因素作出詳細的瞭解。

對影響匯率的因素

一國的利率水平是影響匯率最主要的因素。

  外匯是一種金融資產,投資者選擇它,是因為它能為人們帶來某種收益。人們在選擇持有一國貨幣還是持有另一國貨幣,首先是考慮哪一種貨幣帶來的收益最大,這種收益是由其金融市場的利率所決定的(比如美元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4%,而人民幣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3%),人們便會放棄人民幣而選擇美元,最終達到Ri=Rj(匯率平價條件),其中R代表收益率,i、j表示不同的國家。利率的不同會影響匯率,例如,當R美R中時,即當美國的利率大於中國的利率時,人們便會選擇美元而賣出人民幣,表現為外匯市場上對美元的需求增加,導致美元預期將對人民幣升值;而當R中R美時,人們便會買入人民幣而賣出美元,表現為外匯市場上對美元的需求增加,導致人民幣預期將對美元升值。

  一國利率對匯率具有重要的影響。那麼,利率又是由什麼決定呢?利率是貨幣供求關係的產物,如一國增加貨幣投放量,市場上貨幣增多,供大於求,導致利率下降;反之一國減少貨幣投放量,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供不應求,利率提高。還是以中國和美國為例,中國增加貨幣投放量,利率降低,而假設美國利率不變,在外匯市場上導致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反之亦然。我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國貨幣供給的增加或減少,會通過利率,直接影響它的匯率。

 政治穩定程度

  當今社會,政治與經濟就象孿生兄弟,密不可分。一國的政局不穩定,會導致投資者對該國的經濟失去信心,從而影響該國的貨幣匯率,甚至該國的周遭國家和與該國有密切經濟、政治聯絡的國家貨幣匯率都難於倖免。政治風險從具體形式來看,主要有:大選、戰爭、政變、邊界衝突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由於美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軍事強國,經濟也仍處於領先地位,所以,一般政治動盪產生後,美元就會起到“避風港”的地位,會立即走強。下面通過蘇聯8.19事件來說明政治事件對外匯市場影響的一些規律。

  從1991年下半年開始,美元對幾乎所有的外匯都成弱勢。但是,蘇聯8.19事件使這走勢完全改變,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瞭解一下。

  8.19事件發生之前,外匯市場已在流傳蘇聯政局不穩的流言,美元連續7天小漲。到1991年8月19日,當外匯所有交易者都知道蘇聯發生政變時,市場上立即出現一片恐慌性買美元風。以英鎊為例,英鎊對美元的匯率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從1英鎊兌1.6633美元猛跌至1.6130美元,跌幅達3.1%。第二天,外匯市場又隨著戈爾巴喬夫失去聯絡、發動事件者似乎難以控制局勢等訊息的不斷傳出而漲漲落落。到第三天,8.19事件宣告失敗,外匯市場立刻丟擲美元。美元在市場上立即大跌。

  這次事件表明,外匯價格的變動有其內在的規律。短期的突發性事件會引起外匯的現匯價格明顯地背離其長期的均衡價。但是,在事件過後,外匯走勢又向其長期均衡價的方向移動。

新聞媒體對外匯市場匯率的影響

  新聞媒體在當今社會中的影響至關重要,投資者往往根據新聞媒體所播報的經濟新聞來決定其是否買入或賣出某種外匯,供求關係發生變動從而影響匯率的變動。

  外匯價格的變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匯市場上的參與者對外匯波動的期待的反映,換言之,如果沒有外界的參與,外匯匯率就會向著人們的預期滑動。但一旦新聞媒體發表了國家貨幣當局官員的講話或發表了某研究機構的研究報告時,都可能會在外匯市場上引起劇烈波動。在外匯市場中,新聞媒體往往給人們的合理預測起了催化劑的作用。

  較典型的例子是,1991年,美國報紙發表了關於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文章,市場上便不斷丟擲美元,使外匯兌美元節節走高。

  這表明,資訊化的今天,新聞媒體往往起了一個預警的作用,養成對新聞的敏感性對提前掌握外匯市場上的變動有很大的作用。

中央銀行干預對外匯市場的影響

  目前國際社會中實行的浮動匯率制並不是一種徹底的浮動匯率制,而是一種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中央銀行不僅通過間接的方法如貨幣政策進行干預,還經常在外匯市場異常波動時直接干預外匯市場。

  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目標: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原因大致有3個:

  a、匯率的異常波動常常與國際資本流動有著必然聯絡,他會導致工業生產和巨集觀經濟發展出現不必要的波動,穩定匯率有助於穩定國民經濟和物價。

  b、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是為了國內外貿政策的需要。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國際外匯市場價格較低,必然有利於這個國家的出口。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目的表現為兩個方面:1、為保護出口,會在本國貨幣持續堅挺時直接干預外匯市場。表現為拋外幣買本幣。2、日本中行的情況就是另一種,由於多年的對美貿易順差造成美國國內的對日貿易保護主義十分嚴重,為緩解這種情況,日本政府需要日元升值。表現到外匯市場上,中行多次拋售本幣買外匯。

  c、中行干預外匯市場是出於抑制國內通貨膨脹的考慮。巨集觀經濟模型證明,在浮動匯率制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匯價長期性的低於均衡價格(即該貨幣貶值),在一定時期內會刺激出口,但最終會造成本國物價上漲、工資上漲,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

中央銀行實行干預,其對外匯市場造成的影響可以作出以下兩個結論:

  a、如果外匯市場異常波動是因為資訊效益差、突發事件、人為投機等因素引起的,這些因素對外匯市場的扭曲是短暫的,那麼,中央銀行的干預會十分有效,或者說,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至少可能使這種短期的扭曲提前結束。

  b、如果一國貨幣的匯率的長期偏高或偏低是由於該國的巨集觀經濟水平、利率和政府貨幣政策決定的,那麼,中央銀行的干預從長期看來是無效的。

 市場心理預期  

人的心理狀態對外匯市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國學者阿夫塔力提出了一種“匯兌心理學”,認為外匯的價值不遵從任何規則,而是決定於外匯供求雙方對外幣邊際效用所作的主觀評價。  外匯市場的交易活動給人們提供了這樣一種經驗,即人們對市場的心理預期力量是決定短期匯率走勢的最重要的因素。  如,1989年,日本爆發股市醜聞,波及政局,人們對日本經濟前景十分憂慮。匯市上,匯率出現了與經濟預測完全相反的波動。在日本經濟增長強勁、外貿盈餘的情況下,卻出現拋售日元、收購美元的景觀,推動匯率下跌.。

如何應對訊息面的頻繁變化

那麼在這種基本經濟面、訊息面頻繁變化的情況下應如何操盤呢﹖我個人的經驗是:首先,要知道並且瞭解近期將要公佈的哪些國家哪些型別的經濟資料和訊息,將其分為重要的,次重要的和無關緊要的,並將以前曾經公佈過的同類資料找出來,以便對比和參考。由於我們的傳媒要滯後一些,因此我們不要等待資料公佈以後再決定買賣,而是在此之前就要做出判斷,看不準就要先出來。俗話說,山雨欲來風滿樓,外匯市場也是如此。就拿2月2日美國公佈的一系列經濟資料來看,起初市場預期並不是很樂觀,但是當天的大盤並沒有做空美元的勢頭,在北京時間18點,英鎊/美元為1.4785,歐元/美元為0.9390,都低於當日的最高點。此後的3個小時交易中,英鎊、歐元都沒有再創新高的意向,而是在當日的中間價位徘徊,且上升不如下降的力度大,此時就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另外,在美國經濟資料公佈後,從21:40開始,歐洲主要貨幣兌美元開始急跌,遇到這種情況時,如果沒有及時出局也不要過於驚慌,而是要看5分鐘的走勢圖,如果5分鐘後跌幅減緩,就不要急於殺跌,如果此時急於出逃,很可能賣的是一個低點,因為我們用電話交易的反應時間大約在3分鐘左右。

在外匯交易市場上,任何一個幣種的漲跌都是有著其複雜的原因,我們只有善於分析這些原因,去粗取精,在訊息公佈以前,結合大盤的走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及時介入或者出局,才能及時獲利。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