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緒時,不要太較真兒?

我在輕鬆瞭解情緒的奧妙這篇博文裡全面討論了情緒的“前生今世”,人在著急、上火、生氣、煩躁的時候,好像變了個人,有那麼一點兒不可理喻、不理智、不理性。父母是如此,所以才會在生氣之下做出打罵孩子這種事後後悔的事情。孩子也是如此,在煩躁、著急了之後一樣會有些不太講理、不可理喻,此時非要和他講理、較真兒就有點“對牛彈琴”。不如緩和一下,等情緒平息之後,再慢慢理論。 一、有情緒時可以用緩兵之計 我覺得現在女兒的承受能力還可以,不過她有時遇到突發事件也會哭鼻子——因為一些我們眼裡的小事情。 最近發生了兩件事,讓我若有所悟,不同的處理方法效果大不一樣。 一次女兒馬上要去上課,發現很喜歡的米妮水壺的密封圈丟了,這樣水壺就不能用了,所以她的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我也理解她的心情,因為那個水壺的確很可愛。這次我沒有運用認知療法告訴她這很正常、沒什麼,而是說:這個壺也不貴,我上網看看能不能再買一個同樣的。她一聽,有了盼頭,能有個同樣的水壺,也就平靜、眼淚止住了,不過提出要今天就買,之後就去上課去了。但是我到原來賣水壺的迪斯尼專賣網店裡一看水壺已經賣完,和客服聯絡半天也不能維修,只好作罷。晚上回來,我和女兒說了此事。因為情緒早已平靜,她說不用買了,上學用另外一個水壺吧,不執著於要買原來的水壺了。看來情緒平靜時容易講道理、好商量,而在情緒激動時就有些不理性了。在女兒傷心的時候,如果我和她講道理,告訴她丟了就丟了,恐怕是難以馬上接受的。事後看,我無意中用了緩兵之計,馬上緩和了她的傷心的情緒,而平靜下來就好商量了。 還有一次,女兒在擺弄科學課的教具,一個很小的珠子不小心掉在地上,不知滾到哪裡去了。她很著急,找了一會兒找不到,就哭了。我說:一個小珠子,丟了也沒關係啊。但是女兒說:科學老師可能會批評的。我這次忘了用緩兵之計,因為我覺得不過是個小珠子,所以在那裡勸說她這個事情沒關係,但她還是著急地哭。後來我理解她了:小學生是很認真的,涉及到學校的事情往往比較在意。所以,她的這種著急和擔心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可以理解。所以,我還是別較真啦,告訴她:找不到,我們以後可以找個代替的小珠子。她一聽,覺得可行,這個問題可以得到實際的解決,一會兒就平靜下來了。後來再也沒提這個事了,可能平靜下來,就覺得確實不算什麼事情了。 其實,人在有情緒的時候,都是有些誇大的,因而往往顯得不可理喻。此時和她講一些道理、說服勸慰,效果有時不好。但是如果用緩兵之計,用實際的辦法暫時平息一下擔心焦慮的事情,當時緩解情緒效果會比較好。等情緒平靜之後,又會變得同情達理些了。在情緒激烈時,如果還很較真兒,堅持地認為這些事情沒什麼,不值得傷心,孩子的情緒可能一直比較激動。 講道理、勸慰,多在事後平靜的時候進行。有情緒的時候,別去較真兒。 二、有時候應該哄著點兒 有個三歲孩子的媽媽,在我這裡長期諮詢。有時孩子容易哭鬧,她覺得孩子無理取鬧,認為不能嬌慣她,每次都要和她鬥爭,結果經常以大吼幾聲或者打罵孩子才能消停。她苦不堪言。我問她:都是什麼時候這樣?她總結了一下,基本是睡醒了、困了、餓了的時候。 這我就明白了。我請她看我以前寫得一段博文: 情緒是有生理基礎的,所以,當孩子困了、餓了、累了到時候,一點兒小事就容易引起他發脾氣的;而且孩子已經有了情緒之後,可能會變得不講理,一點兒小事就會激發更強烈的情緒。而且在情緒的作用下,人會不那麼理性,成人也是如此。參考輕鬆瞭解情緒的奧妙。所以,在這兩種情況下,孩子發脾氣或者大發脾氣不要覺得莫名奇妙。此時要敬畏情緒的力量,不要用平常的原則來要求孩子,更不要火上澆油,使之升級。 這個孩子哭鬧、不講理的時候正好是困了、餓了這些生理上決定了容易有情緒的時候。所以,變得不可理喻就正常了。此時應該哄著點兒,順著孩子些,或者轉移注意力,別去非要堅持原則了——那是對牛彈琴。 大些的孩子其實也是這樣,當孩子已經著急、煩躁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避其鋒芒,而不是較真兒。哄一鬨,情緒平靜了,也就通情達理的。如果非要殺一殺“歪風邪氣”,震住孩子,可能使衝突升級,或者使孩子當時覺得受傷。 三、別總想借機給孩子一個教訓 家長和孩子都有了火氣之後,有的家長總想趁機給孩子一個教訓:讓他知道我的厲害,你越哭我越不哄,越哭我越治你。其實都處於不理性狀態,這樣下去只能互相傷害。事後心平氣和地交流,效果遠勝於教訓。教訓可能會引起逆反、對抗;心平氣和的交流會造就懂事、平和的孩子。 四、成人也是如此 夫妻之間其實也是如此,如果一方火了,就不理性了。此時繼續爭論下去沒有意義,因為他(她)此時屬於衝動的魔鬼,不可理喻。還是暫時“停戰”一下,不去較真,不去爭論誰對誰錯。像釣魚島一樣暫時擱置爭議,等冷靜的時候再去討論。而繼續下去只能傷害對方。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