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快些長大,但每個媽媽又懷著十分矛盾的心理怕孩子“長大”。因為“長大”就意味著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傷”,也許會是一次不小心的跌倒,也許是一次意外的擦傷,也許是受了一些小小的委屈,也許是碰到了一點點挫折。我們天天盼著他們可以快些大長,又不想他們受到任何傷害,這就是母愛,暖暖的,很感性也很溫馨。
在故事中,它不僅教孩子要學會獨立,更是讓家長學會放手,故事裡的小主人公都是從出生到慢慢長大的小動物,每個小動物都像我們的孩子一樣,經歷了從起初弱弱小小的時期,到後來變的勇敢,變的強大,變的成熟。而在小傢伙們長大的過程中,媽媽不僅充當著保護他們的角色,還要教會他們生存的本領,讓他們自己學會獨立,自己可以保護自己。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生存,適應社會,對於我們做父母的來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少一些溺愛,多一些鼓勵。也許,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時候,動物比我們人類更理性,更聰明吧。
貓媽媽要趁著天黑去覓食。小貓咪沒有守住對貓媽媽的承諾,在屋棚下實在待不住了,於是外出去尋找媽媽。在這一路上,小貓咪由於想要吃東本填飽肚子,於是闖了好多的禍。
起初了打擾了貓頭鷹捕捉獵物,結果老鼠嚇跑了,之後是與大狗爭火腿腸,火腿腸掉到了下水道里,再後來不小心碰歪了垃圾桶,使大老鼠的美味泡湯了。
在最後認識了小老鼠,只有小老鼠把薯片分給他吃,而小貓咪也承諾不再抓這隻小老鼠。就在這時,貓媽媽出來了,小貓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保護了小老鼠,與小老鼠做朋友。也許只有在孩子的眼裡,小貓咪才能和小老鼠成為好朋友吧
這是一個有關承諾的故事,希望能教給孩子們一些做人的道理。要知道信守承諾也是一種高貴的品質。
充滿母愛味道的繪本故事 (共3篇) 下一篇:小鹿,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