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古道?

根據中國曆的演算法,從立春那一天開始就進入春季了。每年的立春在2月4~6日之間。春季是“養生”的季節。

方法/步驟

養什麼“生”呢?春主生髮,所以就在這個季節養春季“生髮之氣”的“生”。中醫自古就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認為春季應注重“養生”、夏季重“養長”、秋季要“養收”、而冬季則“養藏”。

根據《四氣調神大論》,春季是屬於“生髮”的季節,天地萬物都開始欣欣向榮的生髮。這時,生活起居方面要“夜臥早起”,應晚些睡早點起床,加上適量運動;情緒方面要鬆緩心情;在心理行為方面要“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才是因應春季的養“生”之道。   

中國人過年的習俗是,見人說吉祥話、不責備孩子、不發怒,正符合“予而勿奪,賞而勿罰”的春季養生觀念。由此可見,傳統中國人年節的習俗與生活息息相關。

春季是養肝最好時節   春季對應於人體則為肝,肝屬木,生髮之意。所以春季是人體肝氣最暢旺的時候,古人認為是春季是調養肝臟的好時 機,肝臟的健康,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肝主疏洩,性喜條達(不要壓抑),所以當人生氣時,氣不要壓抑而是要調達,有氣不要往肚裡吞,中醫 觀點認為怒傷肝,所以一旦疏洩出來就好了。      現代人難免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需要智慧的將它紓解開,疏洩方式有很多,以女行而言,心中壓抑怒氣時,能哭出來是件好事,因為抒發了;對於男性,男兒有淚不輕彈已是既定的男人特質,身為男性壓抑情緒容易導致損傷肝臟,可按壓“太沖穴”,有助於肝臟疏洩。

君子不與小人鬥、大人不記小人過,把自己的心性提高上來,也就沒事了。如果沒有這麼高的修養,還有一些方法可以轉移憤怒情緒,讓肝臟調達,例如回家幫太太做家事拖地時,把憤怒對像當做拖把拖一拖,或是隨身攜帶手帕,把對方當做手帕搓一搓洗一洗。好好的宣洩一番。靠自己自求多福,替對方想一下,退一步海闊天空,肝就舒達不鬱結。

春季飲食調養      春天在飲食上應根據以下三個不同“時節”而有所側重。   早春 (2月初至3月中旬)   早春時節陰寒漸退,陽氣開始升發,乍暖乍寒。唐朝的《千金方》裡有一句話叫做“二三月易食韭”,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的理論,此時適當吃些 蔥、姜、蒜、韭菜、芥末,不僅能祛散陰寒,助陽氣升發,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此時宜少吃黃瓜、冬瓜、綠豆、螃蟹等性寒食品,以防止 體內陽氣生髮。

仲春 (3月中旬至4月初)   仲春時節肝氣隨萬物升發而偏於亢盛,肝亢可傷脾,影響到脾胃。唐代藥王孫思邈曾講:“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此時可適當進食大棗、蜂 蜜、鍋巴之類滋補脾胃的甜味食物,少吃過酸或油膩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這時正值各種既富含營養又有療疾作用的野菜繁茂榮盛之時,如薺菜、馬齒莧、魚腥草、蕨 菜、竹筍、香椿等,應不失時機地擇食。

晚春 (4月初至5月初)   此時氣溫日漸升高,此時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在適當進食優質蛋白類食物及蔬果之外,可飲用綠豆湯、紅豆湯、酸梅湯以及菊花茶、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不宜進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以防邪熱化火,生癤生瘡。

走出“春困”有秒方      一到春季,很多人容易感到疲勞,早上總是有犯困、越睡越感到疲勞,這是因為天氣轉暖帶來的正常生理反應。經過寒冷的冬季,進入立春,毛細血管從收縮狀態調整為舒張狀態,體內新陳代謝旺盛,身體消耗的氧量增加,大腦供氧量會顯得不足,自然就會感到困、嗜睡。   晚睡早起 清晨散步

 午時小睡片刻   讓血液迴流至腦部,補充氧氣,起來後會感到頭腦清醒。

  適量飲用茉莉花茶   茉莉的香氣可以醒腦,會使人睏倦的感覺降低,人自然就舒服了。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