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剷除氣餒的種子?

在成功的山峰面前,有些登山者容易氣餒、望而卻步,從而準備開始打退堂鼓。其實,在這個時候,最需要拒絕因各種藉口而產生的氣餒!

對於不斷謀求成功,但遭到一個又一個失敗的人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拒絕藉口、克服氣餒。儘管人人都會失敗——因為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並非人人都會失望。所謂失敗,包括未能達到目標,或任務沒有完成,這些都是外在的。相反,氣餒是一種內心的態度,這是可以控制的,它是內在的。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曾播下氣餒的種子。問題是,我們怎樣處理這些種子。給它們澆水施肥,使野草叢生,最終使自己窒息而死呢?還是使這些野草斷水斷肥,使它們不能生長,不能傷害我們呢?

以下是人們灰心氣餒的四個最常見原因。認清這些“氣餒”的種子,以便防止它們生長成“氣餒”的野草。

凡事以我為主

自私是氣餒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如果一個人事事想到自己,用是否對自己有利來衡量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那就是給氣餒的種子澆水。

心理顧問們常常建議灰心氣餒的人到其他人群當中(特別是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們當中),為他們做點事情。這建議常常使氣餒的人開始減少對自己關注。隨著自私心理的減少,他們的氣餒情緒也會減退。如果你容易灰心氣餒,你可以嘗試花些時間幫助別人,為他們服務。利人兼利已,這是極好的方法。

誤以為機會不再來

沒有什麼比機會不再來這種想法更令人洩氣的了。失去機會導致失去希望,而失去希望必令人灰心氣餒。

有個重要事實值得記住:機會總是來時顯得小,去時顯得大。換言之,許多人很容易看到一個失掉的機會。要他們看到一個還未到來的機會就難得多。當你很容易看到失掉的機會而看不到即將到來的機會時,你很可能灰心。但好訊息是:無論你現在看見與否,地平線上永遠有新的機會。

認為成功應該馬上到來

成功人士的成功並非一蹴而就。那是他們不斷努力,持之以恆的結果。你一旦有了這個發現,你就不會因為沒能在一夜之間取得成功而灰心失望。

美國紡織品零售商協會的一項研究指出,最初的努力不成功,幾乎能令一半的推銷員失敗。請看以下統計數字:

48%推銷員找過一個人之後不幹了;

25%推銷員找過二個人之後不幹了;

15%推銷員找過三個人之後不幹了;

12%推銷員找過三個人之後繼續幹下去(80%的生意是這些推銷員做成的)。

正如喬治·H·馬薩森說的:“我們獲勝不是智慧,而是靠拒絕藉口。”

要時時記住,沒有人能保證成功會馬上到來,更多的情況下是要花不少時間。許多我們認為一夜成功的人,是經過多年努力才取得那些成就的,他們是那種深信不氣餒便能成功,於是不斷努力的人。

沒有目標沒有計劃

最後,許多人發現,當他們沒有目標,沒有必勝的計劃時,就會灰心失望。托馬斯·愛迪生髮明瞭電燈泡、留聲機和成千上萬的東西。他講述了他認為搞發明的五個要素。這些反映出他是怎樣帶著目標制訂計劃的。五個要素是:

清楚判斷能力。

全神貫注,調動一切資源去達到這個目標的能力。

不怕挫折,不斷尋找成功方法的能力。

明知別人可能用類似主意或方法嘗試失敗了,還要堅持下去的能力。

深信肯定有解決方法,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找到這方法的能力。

愛迪生是個拒絕氣餒的人。即使他的實驗室和裡面的東西毀於大火時,他也沒有考慮過放棄。他把這場火看作是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而且這次一定要更好。

那又要怎樣克服氣餒情緒呢?

也許你或某個人已經有點灰心了。也許你不知如何最好。不要失望,你會由灰心喪氣變成士氣大振。以下的四個步驟能幫助你:

採取積極行動

我聽過一個故事,說一個詩人在自己的花園散步時看見地上有個鳥窩。這是一陣強風吹過樹梢,把鳥窩吹落到地上,正當詩人對著這個被毀的鳥窩傷感地沉思時,他擡頭看見小鳥已經開始在枝頭另築一個鳥窩了。小鳥並未因強風的破壞弄得灰心喪氣,它們已經在採取積極行動了。

開始積極思維

你距離成功只差一步:積極的態度。下面我再舉個積極思維和堅持努力的例子。歷史上最有名的賽馬之一叫做“軍艦”。“軍艦”兩歲時已經連贏了六次大賽。在1919年,“軍艦”第一次輸了,輸給一匹叫做“傷感”的馬。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賽前,馬匹在欄外等了5分鐘,這比通常時間長很多。“軍艦”在每次出發前總是很緊張,這次開局很差,當所有馬匹終於衝欄而出時,“軍艦”在七匹馬中排第五。

良種馬通常較煩燥,有些常勝的馬在起跑不好時還會放棄,但“軍艦”不會這樣,它勇敢地努力縮短拉下的那段距離。比賽裡德到一半時,它已由第五位升至第四位。賽程進行到3/4時,它已經是第三名。當馬群進入最後衝刺時,它已穩拿第二。到了離終點線十個馬位時,它的頭已經與“傷感”的馬鞍對齊了。如果賽程再長一些,“軍艦”就能贏。

故事並沒有結束。一年之後 ,“軍艦”與“傷感”再賽,結果“軍艦”贏了。

如果你想克服氣餒心理,就要積極思考。如果你相信自己能贏,你就有機會贏。如果你認為自己輸定了,你就輸定了。

研究積極的事例

研究積極、堅持不懈的人的事例,跟他們競賽,這是向氣餒情緒挑戰的最佳方式之一。研究的物件可以是你認識的有成就的人,也可以閱讀傳記,研究那些人的生平,他們的優點以及他們怎樣漸漸獲得這些優點。這些成功事例隨處可以找到。我很愛聽14世紀蒙古皇帝莫臥兒的故事。有一次這個皇帝在大自然中看到一個積極的例子,大受鼓舞。那時他的軍隊被一支強大的敵軍打敗,潰不成軍。皇帝本人躺在一個廢棄馬房的食槽裡,而敵軍則在大搜捕。

莫臥兒皇帝躺在食槽裡,垂頭喪氣。這時,他看著一隻螞蟻努力扛著一料玉米,爬上一堵垂直的牆。這粒玉米比螞蟻的身體大許多,螞蟻嘗試了69次,每次都掉下來。當它嘗試第70次時,螞蟻終於把那粒平方米一直推到牆頭。

莫臥兒大叫一聲跳了起來!他也能取得最後勝利!他確實做到了——重整軍隊,把敵軍打得四散逃竄。最後,他的帝國從黑海之濱伸展到恆河。

不懈的努力看來是一個人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思考致富》一書的作者拿破崙·希爾研究了美國最成功的500個人的生平,還結識了這些人當中的許多人。他發現這些人的成功故事中都有一個不可缺少的元素:執著。這些人即使屢遭失敗仍舊努力。在他看來,只有能克服不可思議的障礙及巨大的失望的人才能獲得巨大的成功。他的話跟美國發明家布卡·T·華盛頓的話相似:“我明白了,成功的大小不是由這個人達到的人生高度衡量的,而是由他在成功路上克服的障礙的數目來衡量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