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分析:為何重疾險保費差距如此大?

購買保險產品時要貨比三家是消費者的共識,尤其是定期壽險和健康保險兩類產品,由於各家保險公司的實力和規模不同,產品價格也由此產生差異。價格偏高的險種主要是重疾險,因為重疾險保費的投資收益不如長期壽險等險種好。

  一般來說,保險的費率和保障範圍等方面都通過精算師的計算。但是,近期有訊息指出,不同重疾險保費有3倍之多,引起了許多消費者的關注。

方法/步驟

 各家保險公司的精算不同,具體到每一款產品從保障範圍到年齡限制以及免責條款等,不能簡單進行明晰的比較。但總體來說,目前國內保險業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同類型的產品差異不大,因此價格也不會出現太大差別。對於消費者而言,只要根據自己的保障權益要求,在相同的情況下,可以購買價格較低的產品。

重疾險保費高價問題

  外資保險公司和另一家中資壽險公司的產品進行了比較,測算出“護身符”產品,以30歲男性和女性為例,20年保障和繳費期,100萬的保額,比這家中資壽險公司的一款同質產品貴出3倍多;該外資保險公司另一款重疾險“守禦天使”,也存在同樣的高價問題。保險網站在測算時,只用30歲的男性和女性進行比較是相當偏頗的。

  雖然監管部門不提倡將各自的保險產品拿來比較,但是營銷員銷售時進行產品比較的情況屢見不鮮。公司的‘護身符’和‘守禦天使’兩款產品,一個資深營銷員是不會銷售給30歲的人,因為守禦天使本身是一款附加產品,一般會推薦給剛剛有小孩的家庭,作為教育儲蓄金的附加,孩子從0歲開始計算,擁有疾病的保障,每年繳付的保險金也只要500多元。

​目前一些新成立的中小保險公司,確實存在著壽險價格較高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中小保險公司規模小,無法實現規模效應,其運作成本較高,自然價格也比較高。

  重疾險保費價格偏高是因為重疾險保費的投資收益不如長期壽險等險種好,此外,某些病種並不是消費者所需要的,重疾險一般都涉及了20多種保障疾病,即使消費者只需求其中的5種,由於產品本身不能分割,這就導致了過度投保,多花錢買了自己不需要的保障。

  而在保險公司看來,將保險產品價格定高,出於對目前國內疾病高發現狀的現實考慮。在大陸保險市場,近年來投保人發生重大疾病的機率在不斷提升,發病年輕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保險公司不得不將這些因素考慮在內。

重疾險保費差別巨大的原因複雜

  壽險產品保障功能的發揮主要依靠傳統保障型和長期儲蓄型產品,包括養老險、健康險、定期壽險、終身壽險等,此類產品在定價上受到2.5%預定利率上限的約束,價格偏高,對客戶吸引力不足。

  早在2006年,保監會人身險監管處就發表過一篇保險監管參考,著重提到國內壽險產品與國外產品價格的比較分析,在投保年齡、繳費期限、保險期限相對一致的情況下,中國香港、加拿大定期壽險費率分別為國內的55%、40%左右;中國香港、美國的分紅型終身壽險費率分別為國內的60%、70%左右,如果加上紅利水平,價格差異更大。

  如今5年過去了,國內的資本市場歷經了從大牛市到大熊市的轉變,保險產品的投資收益變化也很大,但價格卻一直上漲,沒有因市場主體增加而降低。

​​國內重疾險保費為什麼貴,原因很多。以壽險而言,定價因素主要為預定利率、預定死亡率和預定費用率。國內預定利率是個死標準,由監管部門控制。預定死亡率由於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方式粗放、核保水平低,並且不願採用新生命表,也被人為維持在高價位。靠人海戰術打拼市場的壽險公司,營業費用一直攀升,這樣的支出幅度遠高於保險公司保費增長速度。

  目前,市場上的重疾險保費差別很大,並且保障範圍也各不相同,投保時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多比較,保障範圍和保費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注意適合自己和價效比。

產品, 保費, 差距, 壽險, 疾險,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