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針的學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從,“針與面板的關係”說明中,大致瞭解了顏料層次的關係後,接者來談“針的學問”!很多人認為針好像沒什麼兩樣,不過是運用針的尖銳度來破壞面板,使顏料滲透於面板內,雖然說的也沒錯,但其實“針”本身是相當有學問需要探討的。  針的尖銳度會影響色塊的呈現,以同樣大小色塊而言,越尖的針,針點越小越小,顏料每點滲入較少,聚集呈現出的色塊質感較輕,以很輕微的力道就能刺入面板或刮傷面板,所以在刺淺霧的過程中的控制必須非常小心,當力道運用的不好時,深淺容易不一,部分會太深部分會太淺的呈現出斑點狀或斜現狀,反之,較鈍的針,針點較大,顏料滲透多,聚集呈現出的色塊質感會較重,而鈍針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力道才能刺入,不會輕易刮傷面板,但在刺霧時卻有針點過大的顧慮,控制不好一樣也會有斑點狀不均勻的現象產生。  我們知道了針的尖銳度有這種影響,就能推測出運用的方法,以“淺霧”論,較尖銳的針有針點小的優勢,只要我們避開它容易犯的缺失,自然能刺出漂亮的淺霧,輕微的力道就能刺入面板太深,我們就想辦法讓它不易刺入太深。而以鈍針而言,有不易刺入的優勢,我們就得避開針點大的量感。這樣由針的尖銳度來開始進行聯想,就可推論出針的粗細、數量多寡與排列方式之不同,所刺出呈現的效果就會不同,接下來我們以現有的紋身技法中,針的不同種類來做個分析。〔一〕單針:  通常都用於圖形細膩處,優點是易於控制,銳利度夠容易入針,力道不須太重,因此紋身機速度不用調太快,太銳利太快容易損壞面板過重,調緩慢速度控制性很好,慢慢可刺出很細膩的的圖。缺點是顏料以單針滲入面板很少,大色塊區並不適合以單針來刺,滲入顏料會不夠厚實,且作品完成時間會較長,又若以單針調快速度割線時,必須注意手與紋身機配合的適切移動

,若深度過深或停頓過長,因單針太快容易割斷許多微血管,顏料會滲入微血管內過多而造成往後暈染的現象。〔二〕三針:  這種針是以三支針的針端結合成單支針端,利用針與針之間的間隙容易沾留較多的顏料,刺入面板時會有很好的滲入效果,適合用於刺出圖形輪廓。〔三〕圓針:  以多針結合成柱形圓針,一樣的在針與針之間的間隙會沾留較多的顏料,而多針形成一個針面,以五針論之,調快速度可刺出較粗之線條,調慢速度亦可打小細節的明暗色,十針以上論

之,可快速刺出大面積的色塊,這裡有一點必須注意,當多針形成一個針面時,整個面的受力面積大,自然不易刺入面板,會刺在較淺層的面板層上,在淺霧及明暗層次顏色很好運用,但若

刻意要刺深會因而磨壞面板表層而使顏色效果不佳,故不適合深層面板層的刺法。〔四〕單排針:  以多針結合成單排針,大多以四至六針為主,排針有結合單針與圓針的優勢,容易入針,刺入顏料滲入量也足夠,可以以最少的“刺數”刺出比圓針更多刺數的顏料量,但利度過利不適合刺整個麵皮膚的色塊。〔五〕雙排針:  以多針結合成雙排針,例五針單排針,將二、四兩針挑起固定成兩排,五針以上的雙排針以此類推,雙排針有補強單排針的缺點,由於針張開成分散的針點,較能比單排針平均刺出整個色塊面積,這是目前最普遍運用的針種,有一點必須注意,通常在十三針以上會有受力面的影響,刺入面板時,面板會受壓迫而形成凹狀,太寬的排針會因而只受力於排針的兩邊,可能刺出不均的顏色,故在十三針以上有的會使其粘成圓弧形以適合面板受壓迫所形成的凹狀,若沒粘成圓弧形一樣可以,只要將面板儘量扳平即可。〔六〕三排以上的排針:  用的大多於大面積之色塊,據我瞭解,使用這種針的紋身師比較少,以日本紋身師為多,應該都是日本手工紋身的一種用針習性,效果能刺出很密集的色層,有更優於圓針的效果。〔七〕針的粗細與針尖端處的長度:

現在普遍用的針從直徑0.25mm至0.4mm都有,粗細除單針差別外,多針的在每針與每針間的縫隙距離就會不同,細則比粗來的密集,刺出來的效果就會不一樣,密集者刺入不易就會淺些,反之則深。而針尖端處的長度與粗細是一樣的道理。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