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洩密的情形有哪些??

導讀: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企業員工洩密的情形有哪些?

員工洩密情形分類

有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商業祕密的洩露都是出自企業內部員工的洩密。實踐中,員工洩密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類情形:

人才流動洩露商業祕密。
  人才流動是企業內部洩露商業祕密的重要途徑。當前社會上發生的商業祕密侵權案件,絕大多數都是因為人才流動(跳槽)引起的。商業祕密與有形資產不同,是一種無形資產,同時與無形資產中的專利不同,沒有法律界定的公眾所知的明確界限,故其極容易隨人才流動而流失。掌握商業祕密的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流向聘用單位服務,與原企業競爭,構成對原企業商業祕密的侵權。美國的麥基公司是一家計算機軟體開發商,從1991年5月起,公司的高階主管唐納德負責開發代號為“C3”的系列軟體。到了研製的最後階段,唐納德以身體不適為由辭職。1992年3月,麥基公司發現肯特公司在市場上出售“M6”軟體的內容與即將推出的“C3”軟體幾乎完全相同。原來,肯特公司獲悉麥基公司正在研製C3軟體,覺得有利可圖,於是重金收買了唐納德,通過他得到了技術資料。

兼職工作洩露商業祕密。
  一些掌握企業商業祕密的幹部、工程師、技術人員在外單位兼職工作或從事第二職業,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進行有償服務,會造成洩露原企業的商業祕密。某部門的一位高階技術人員,被外國駐京公司高薪聘為顧問和總代表,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大量工業技術資訊和專案內情,代表外國公司同國內企業談判,使我方談判人員處處被動,經濟利益遭受很大損失。

為了私利洩露商業祕密。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一些掌握商業祕密的人員,為了個人私利或子女私利,故意洩露本企業、單位的商業祕密事件屢有發生。如:某汽車研究所的工程師張某,在為公司引進CAD系統時,為達到個人私利時,多次向外方洩露CAD系統的我方報價底數等商業祕密,使我方談判工作陷入被動地位。

離退休職工在退休後被另一個單位聘用,洩露商業祕密,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從中牟利。

企業內部職工保密觀念淡薄洩露商業祕密。
  企業內部職工洩露商業祕密的比例比較大,據美國一些企業調查,企業洩露商業祕密,30%是企業的在職員工,28%是離退休員工,因此加強企業在職職工的保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些企業員工保密意識不強,過失洩露商業祕密的現象時有發生。

注意事項

本文來自:法邦網 作者:陳宇律師

對於企業來說,內部員工洩密是最大的問題。企業可以通過防火牆、防毒軟體來防止黑客或者病毒的侵入,卻不無法阻擋內部員工有意或無意的洩密。因此,給企業安裝透明加密軟體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