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教授打擊樂已近五年了。架子鼓已是眾多小朋友首選的打擊樂器,它那激越有力的聲音,複雜多變的節奏,小小鼓手揮灑自如的投入表演,深深紮根在每個小朋友和家長的心中,吸引了眾多小朋友的參與,使它成為青少年器樂學習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在教學實踐中,我努力探索一條適合小朋友的學習方法,為他們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少兒學習架子鼓的積極性,保證每個少兒學會、學好架子鼓。
一、在學習中融入遊戲成分
遊戲永遠是少兒最喜歡的活動,將枯燥、難以理解的知識技能變成有趣的遊戲,讓他們在玩玩樂樂中學,效果非常好。
如:握鼓槌是初學少兒的一大難題,因其年齡較小,小肌肉發育不完善,往往掌握不了要領,任憑老師示範講述,總是出現大把抓(五指抓)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就組織少兒玩《小猴爬山》遊戲,三指(拇指、食指、中指)是小猴,槌頭是山頂,三指捏住鼓槌底部邊說兒歌(小猴子要爬山,呼哧呼哧爬上山;小猴子要下山,出溜出溜滑下山)邊上下移動,在移動中,找出三指握槌的感覺,鍛鍊三指的靈活,使少兒在玩中學會了握槌。
二、採取“集體與個別相結合,少練多次”的教學形式
架子鼓是組合樂器,演奏時需手腳並用,這對開發小腦功能、促進身體協調、提高非智力因素(注意力、反應力、控制力、毅力等)都有好處。但在實際學習中,也是非常辛苦的,腳、手、耳等感知覺都要顧及到,少有疏忽就會前功盡棄。少兒受其年齡限制,精力容易分散,特別易出現疲勞,對此,我採取集體與個別學習相結合的形式,集體教學:注重新授內容和糾正不正確的動作和節奏;個別指導:注重鼓上(單獨輔導)練習。這樣,一節課有鬆有馳,既能保證集體教學,又能讓每個少兒得到練習和輔導。
培養少兒的興趣很重要,沒有興趣的練習,對誰來說都是一種折磨.。在練習中,千萬要保護好少兒的學習積極性。少練多次的形式,就是將所學內容化整為零,每次學習內容不多,如:先學習單手敲打,再雙手敲打,最後到雙手交替敲打和鼓上手腳交替配合等,儘量照顧到每一個少兒,讓他們都學會,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也提高他們學習架子鼓的興趣。
三、注重節奏的培養
一首好聽的音樂,節奏是它的靈魂,在架子鼓演奏中,只有鼓聲(節奏)和音樂融為一體,這樣的演奏,才有魂,才能立得住;這樣的鼓聲,才有震撼力和吸引力。
在教學中,發現有的少兒倫開胳膊使勁敲打鼓,最終槌頭是否落在鼓心上就不管了,這樣的鼓聲根本就沒有節奏,有的只是雜亂、刺耳的鼓聲而已。
架子鼓的節奏是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感知節奏、學習節奏是架子鼓學習的重中之重,認識基本節奏型:2/4、3/4、4/4,先學會唱,通過動作(拍手、拍腿、打肩、捻指等)打出節拍,然後再在鼓上打出節奏。在此基礎上,逐漸增加難度(也就是加花練習)如: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前八後十六、前十六後八等,一首曲子打下來,少兒能學會了好幾個加花,大大提高了認譜、唱譜能力。通過兩年的學習,少兒能打近十首曲子,包括節奏快、難度大的《西班牙鬥牛士》、《卡門序曲》《軍隊進行曲》等節奏複雜、變化多的樂曲。
要想打出精彩的樂段,基礎的學習和訓練是很重要的,沒有耐心、細緻的基礎訓練,就不能有高水準的演奏,在少兒架子鼓的基礎學習方面還有待於繼續探討,為培養出未來的高水準的架子鼓手,我甘願付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