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對很多朋友來說或許都有個一知半解,原來的小學語文課本里就有這麼一課,影響力大,受眾廣,很多人因此知道蠶的一生要蛻幾次皮,怎麼結繭。但如何把蠶繭製成蠶絲被,估計絕大部分人一點都不知道了。不說別的,如何把蠶繭裡的蠶蛹弄出來,就夠你想上半天。好了,不閒扯了,詳細地介紹一下蠶絲被的製作過程吧,這裡講的都是桑蠶絲被。
並不是所有的桑蠶繭都適合做蠶絲被的,桑蠶繭分為普通的繭子、雙宮繭和黃斑繭等次繭,一般普通的繭子都是繅絲做絲綢的,叫做廠絲或白廠絲;雙宮繭是2個桑蠶一起做的蠶繭,一個繭裡頭有兩隻蠶蛹,因為線頭亂,對於繅絲來說也是次繭,但是製作蠶絲被的時候因為拉出來的蠶絲更具縱橫交錯感,所以更牢固,保暖度等效能跟普通的繭子做的蠶絲被一樣;其他的次繭、病繭不多,也有的絲綢廠選好蠶繭之後剩下的病蠶繭拿來做蠶絲被的,這樣的質量自然要差很多,一般專業的蠶絲被製作廠家都是用的雙宮繭。
接下來分步驟介紹一下製作過程:
步驟/方法
選繭:當然是選擇沒有問題的蠶繭了,呵呵。
煮繭:放入特殊的容器中煮,這個也是一個脫脂的過程,最後表層的大部分絲膠脫落,蠶絲的重量減少一半。脫脂之後蠶絲被不容易板結,可以做到免翻。
煮繭很有講究,首先是時間一定要掌握好,煮太爛,用農村的話說就是以後做被子就不牢,太生則影響加工,成品上也會有生塊。另外加入的配料要定量。
剝繭:用指甲剝開蠶繭取出蠶蛹,並把蠶繭撐開套在手上,摘去蠶蛹和其黑色的褪皮(有的被子上會有小黑點就是這東東沒有摘乾淨),疊至5-6層取下並輕輕拉成正方形的蠶絲小片,上等的雙宮繭只要在手上撥5個左右就可以拉成一小塊了。這個過程在乾淨的流動水中進行是最好的。一般年輕點的熟練工人一天可以剝5~6斤溼繭。
開棉:開是撐開、拉開的意思,棉是蠶絲棉兜的意思。把上面的蠶絲小片套在一個弓形的竹製工具上,疊至5~6層厚取下就成了一個個溼的桑蠶絲棉兜。
晒棉:把溼的蠶絲棉兜用脫水機脫去水分,再用尼龍線串起來拿到太陽下晒乾。一定要脫得非常幹,不然蠶絲會不那麼柔軟。晒乾!一定要非常幹!
晒棉:把溼的蠶絲棉兜用脫水機脫去水分,再用尼龍線串起來拿到太陽下晒乾。一定要脫得非常幹,不然蠶絲會不那麼柔軟。晒乾!一定要非常幹!
翻被:最後把被胎套進內膽的過程,要先在內部的四周定好線固定,翻轉過來之後被胎上面也要適當定位(定針)。以保證蠶絲被不會滑動變形。
蠶絲內胎成形後,在外面套上全棉的脫脂紗套,一般選全棉高支高密的寬幅棉布套。這樣,一床蠶絲被就基本成形了。
注意事項
真正做一床蠶絲被非常辛苦的,大家購買蠶絲被,一定要精挑細選,防止蠶絲被造假,建議用手工做的,防止夾心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