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三邪之落洞女?

傳說湘西苗寨裡的年輕女孩,清秀嫵媚,有一天一個十六七歲的苗族姑娘,和同寨的女孩子一起到別的寨子去看電影。出來的時候已是傍晚時分,大家一起走著,她說口渴,要去井邊喝口水,就離開了。與她一起來的女孩子等了許久,也沒見她回來,因怕電影開場趕不及,打著手電簡去找,才發現她呆坐在井邊,痴痴地望著井中自己的倒影。女伴們將她送回家,她已經失去了理智,用盡力氣掙脫別人的攙扶,嘻嘻笑著說:
“你看,我好看嗎?”這是一個悲劇性的結局,她的最後,就是在靜默裡抑鬱死去。

在水裡迷失的例子有很多。在鄉下,有一個村幹部的女兒,十幾歲,在村小上學,是個好看的女孩子,平常是很羞澀沉默的,也很莊重。學校下面有一口井,她常常到井邊去擔水,大家最喜歡看她嫋娜地潑灑著小小水花與美麗的背影,突然有一天早上,他父親被人叫到井邊去,然後看到她被她父親挾著回來,一個熟人在後邊替她擔了水桶。她頭髮已經亂了,眼睛出奇地亮,手舞足蹈,大家都說她瘋了。她父親一開始把她鎖在家裡,但久了,終覺可憐,就放了出來。得了自由的她就常常在河邊和路邊出現,手裡拿著一把柚木梳子,自言自語,輕輕哼唱,若是有人走近,她總是極嫵媚地一笑,眼睛清亮。終於有一天,她的屍體浮在了河面上,據目擊的人說,一開始看到她在河裡就著水洗濯她的頭髮,還唱著歌,也沒在意,可能後來往水裡越走越深,就淹死了。

落洞女的故事,很像是希臘神話裡水仙的傳說,美貌的女子,平時對於自己的容貌並無多少意識,恰逢那麼一天。在光滑如鏡的古井裡照見了自己的芳華絕代。就痴:述起來,從此心裡就只有自己的容貌糾葛。既愛上了自己,那麼身外的種種一切,都變得醜陋無意義,然後就在自己想象的完美世界裡,晶瑩流盼地走了,從此人間便再無她們的影子,留給人無數悵惘的想念。

湘西之美,若僅就眼見之實,山水是其一,女子是其二。大多讀了點書的人,都知道沈從文筆下豆蔻年華的落洞女,貌美是不必說的,還特別珍憐自愛,俗世的一切男子,無論是店鋪裡的小小學徒,還是跑碼頭的水手,又或是時常被田裡的泥漿沾染雙腳的山裡農民,都引不起她的愛慕之心。在她年幼而美好的心裡,始終覺得自己是不屬於凡間的,因而這“眼睛光亮,性情純和……平時貞靜自處,情感熱烈不外露。美麗的女子自然是很多人來求婚的,父母終於將她許給了某戶某姓人家,做點小生意,家道殷實。揀了個好日子送親,傳說那天天氣也真的是好,雲淡風清,於是八擡大轎,嗩吶吹打,嫁妝箱奩一路迤邐著就往山下行去。經過路上一個山洞時,轎裡的新娘突然問就開始胡言亂語起來,神志明顯不清了。這下好了,嗩吶吹打停下來,眼看著是不能往新郎家送了,只得黯然擡了回來。有閱歷的老人一看,馬上明白那是洞神的作為,女孩的美貌惹了禍了,怎麼個解法呢?女方的父母立刻就拿了香紙,到洞口去燒,告知幽暗中的洞神,
“你的眷顧我們是感恩不盡的,但是我這孩子,是許了人家的,算是有夫之婦了,無福享受您老人家的神恩浩蕩,就讓她做個平凡的小商人之婦吧。”燒了許多紙,說了許多的好話,都是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悽惶的求助,洞神彷彿也就聽了。老人家回到家裡,發現孩子已經開始清醒,依然是顏笑晏墨的羞澀少女情狀。家裡人暗暗抹著欣慰的淚,重又上了橋,還是吹打著一路行去。這回卻不敢走願路了,繞了一大圈,安然到了夫家。這差一點就釀成人種交錯之戀的女子,終於還是做了凡人的妻子。

(沈從文《鳳凰》)的女子,“自以為某一時無意中從某處洞穴一過,為洞神一見到,喜歡了她,愛靜坐,清潔,有時且會自言自語,常以為那個洞神已駕雲乘虹前來看她”。事到末了,“即是聽其慢慢死去。……死時且顯得神氣清明,美豔照人”。

不過關於落洞女的傳說其實不止這一種,我從苗族老人那裡聽來的例項和苗族的有些見聞,就有很大不同的。一位苗族老人講的是鳳凰吉信後頭坡的一個女子,十六歲,名字不真切了,只知道人人都叫她“粉朵花”,這諢名裡有很多可以想象的含義,水色緋紅,淺笑嫣然,青春芳華。細皮嫩肉的。”

就像是一種神話,但仍有可信的真實。當地地處邊遠苗寨,"苗族人的神怪觀影響到每一個人,形成一種絕大的力量。大樹、洞穴、岩石、無處無神。狐、虎、蛇、龜、無物不怪。神和怪在傳說中美醜善悪不一,無不賦以人性。因人與人相互愛悅和當前道德觀念極端衝突,便產生人和神怪愛悅的傳說。至於落洞,實在是一種人神錯綜的悲劇。地方習慣是女子在性行為方面的極端壓制成為最高的道德。因此本地認為,最醜的事無過於女子不貞,男子聽信婦女有外迂。婦女如無家庭任何拘束,自願解放,毫無關係的旁人亦可把女子捉來赤身遊街,表示與眾共棄。女性在性方面的壓抑情緒方藉此得到一條出路,落洞即人神錯綜之一種形式,背面所隱藏的悲慘,正與表面所見出的美麗成分相等"(沈從文散文 <鳳凰> )。

山村美麗的女子大都孤獨貞靜而又有極高的心性,時常覺得自已與眾不同,甚至不屬凡間。她愛戀痴迷自己,同時幻想應該屬於一個不同凡響的男人。那男人應該是一個神,或一切最易令她熱烈激動的化身。而舊時山村交通閉塞落後,村中多出愚蠻粗野之人,無論是店鋪裡的小小學徒,還是跑碼頭的水手,又或是被田裡的泥漿沾滿雙腳的農民,與她的想象有太多的距離。她只好回到自已的想象的世界裡,與神共享生活的種種失意或快樂,把一顆心交付出去。湘西的山洞或潭洞很多,洞裡的神被稱為洞神(當地土話叫"通神"),落洞是人和神交往相合的一種形式。有女子無意中從洞旁邊過時,感到自已被洞神一瞥見到,並喜歡上了她。因此這女子較前更喜歡獨處,愛靜坐,愛清潔,更愛幻想。有時甚至自言自語,以為那洞神駕雲乘虹來看望她。這位抽象中的神,或為傳說中的英男,或為記憶中某個偶像的樣子,或為女性所害怕的蛇和虎的狀貌。總之,這抽象的物件到了女人的心中時,雖然稍稍引起一點恐懼與羞腆,同時卻洋溢著熱情和興奮。事實上是一種變態的自瀆。等到家人注意到這種情況,並深為憂慮時,也正是病人在變態情緒中最為愛戀滿足之時。到後來,這女子在人神戀和自我戀的情節中漸漸衰弱下去,直至死亡。死的時候,女子必覺得洞神派人來迎接她,或者認為洞神換了簇新的衣服,騎著白馬親自來迎接她,耳中聞得蕭鼓竟奏。眼晴熠熠發光,臉色發紅,肉體上間或發出一種奇異的香味,含笑而死,但死時背後隱藏著慘狀,表情卻非常優美而沉重。

落洞女的故事很像是希臘神話中水仙的傳說。美貌的女子平時對自已的容貌並無多少意識,恰逢那麼一天,在光滑如鏡的水裡照見了自己的芳華絕代,就痴迷起來,從此心裡就只有自己的容貌糾葛,即愛上了自己或被神愛上,那麼身外的種種一切都變得奇醜無比。然後就在自己想像的世界裡,晶瑩流盼地走了。從此,人間便再無她們的影子,留給人們是無數帳往的思念。

凡女子落洞致死的年齡遲早不等,大約在十六至二十四五歲左右。病的久暫也不一,大致由兩年到五年。落洞女子最正當的治療是結婚,一種正常美滿的婚姻,必然可以把女子從這種可憐的生活中救出。可是習慣這種為神眷顧的女子,是無人願意接回家中做媳婦的。家中人更想不到結婚是一種最好的法術和藥物,因此末了終是一死。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