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居多,許多家長都會抱怨孩子什麼都不會幹,幹什麼都乾的不好,家長在指責孩子的時候可以想想自己都做了些什麼?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方法/步驟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所有的事物對孩子來講都是新鮮的,孩子對待新鮮事物都有認知的渴望,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比如用手觸摸,用舌頭舔,甚至用嘴咬來了解身邊的東西。大大的眼睛裡充滿了好奇。雖然他們不會說話,但是會用哭聲表明自己的不滿,用笑聲表達自己的高興。
許多家長在孩子接觸東西的時候就會表現很緊張,“這個髒,寶貝,不要碰”“不許碰!”等等。。。。我也是一名家長所以很理解家長這個做法,是保護孩子不受細菌的侵害,但是這樣的動作久而久之就會打消孩子想去了解事物的積極性,他會記住這個媽媽不讓碰,那個媽媽也不讓碰。
孩子身邊的玩具最好選用無公害產品。經常擦拭消毒後給孩子玩耍。孩子玩耍的時候對身邊的東西(這裡指安全的東西)可能會產生好奇,此時家長應鼓勵孩子用手去觸摸,並慢慢告訴孩子觸摸後的感覺,並告訴他這是什麼東西,如果不放心,孩子觸摸完後可以馬上給孩子洗手。
孩子兩三歲後就可以獨立跑跳了。有些家長認為外面空氣不新鮮,又不安全,又怕孩子出去跌倒受傷,所以很少領孩子出去玩耍。也不允許孩子自己出去玩耍。殊不知這種愛會讓孩子受傷,孩子不經常接觸人會自閉。也會因為沒有玩伴而感到孤獨。讓孩子多接觸一下同年齡的孩子,既可以從中找到玩耍的樂趣也能找到朋友。為孩子將來的幼兒園生活打上良好的基礎。
兩三歲的孩子會獨立思考了,也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有時候他會要求洗自己的襪子,也想洗自己的筷子。這時候家長要做的是放手讓他去幹(前提是要保證孩子的安全),而不是以孩子太小為由拒絕孩子。如果孩子想洗襪子,可以在洗手間給他準備一個盛滿水的小盆,告訴孩子要打肥皂。家長只需把準備工作做好。即使孩子將水弄得到處都是也不要指責孩子。可以慢慢誘導孩子。孩子洗完後如果家長覺得不乾淨可以重新洗一遍但是要注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重洗,一些危險品比如打火機,火柴,刀片等等危險性東西要放置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廚房儘量不讓孩子進去玩耍。
孩子的想法千奇百怪。有些事情他有他自己的方法,家長可以提前做出判斷孩子的方法是否可行,如果可行,應從旁協助孩子完成,而不是大包大攬,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意見辦,久而久之,孩子就變成一個沒有自己的想法非常聽話的孩子。
因為中國國情,許多孩子很大了但是仍然和家長在一個屋裡。時間越長孩子越分不出去,我把我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提前把孩子的屋子收拾的很乾淨,很卡通。並且在他的床上擺放了一些他喜歡的羊絨玩具,在他三週歲前我開始和他商量讓他自己住一屋,並告訴他自己一屋的好處,孩子很嚮往但是提了一些自己的條件,不允許關燈也不允許關門,我們必須在他睡覺以後才能睡,我答應了他的條件,他高高興興的自己住進自己的屋裡,當然現在已經可以關燈關門,自己起夜。我孩子自己學穿衣服的時候是自己要求的,我很高興的同意了,第一次褲子穿反了,我告訴他“寶貝真棒,會自己穿衣服了,”他聽到我表揚他很高興,我指著褲兜繼續告訴他,“這個兜在前面更好,知道為什麼嗎?他想了想告訴我"媽媽,是這樣的,穿在前面方便我裝東西”從那以後孩子再也沒穿反過。家長要循循善誘,而不是急於糾正。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上幼兒園後,每天上幼兒園前,有些家長就開始教育了,這樣做不行,那樣做不行。每天必上的一堂課。其實我覺得這樣完全沒有必要,家長可以通過平時的生活告訴孩子那些是該做的那些是不該做的。孩子知道了理解了就行了,一次就能達到目的,過於絮煩反而會適得其反的。
孩子上幼兒園前期就要培養孩子獨立穿衣服穿鞋,洗漱和吃飯,獨自睡覺,還要獨立上廁所。大人包辦只能讓孩子的依賴性太強。動手能力差。孩子上幼兒園後,要培養孩子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如洗自己的小手絹,小襪子。幫媽媽倒杯水等等。切忌金錢誘導孩子,要讓孩子知道這是他應該乾的。孩子上小學以後應培養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會做一些簡單的飯菜。我和孩子講過,這個假期要學會做飯,有一天如果爸爸媽媽有事不能回來你能自己做飯不用餓著了。孩子每段時期都要掌握一些基本技能。現在有些孩子學習好但是生活自理情況很差,父母為了學習包辦了孩子的一切,這樣只能培養出來書呆子。生活這個大課堂他將無法適應而被慢慢淘汰。離家住宿也會因遇到很多困難而不知所措而影響學習。
孩子從一聲啼哭來到這個世界上睜開眼睛看著千奇百怪的世界。他們都有探索的慾望,是誰扼殺了他們本應該有的求知權利?家長在指責孩子的時候是否可以捫心自問一下,孩子的今天是怎麼造成的,溺愛孩子是否是對孩子負責?獨立性的養成對於孩子的現在和未來都是很重要的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