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國外學生分不清的一些詞?

我們知道,一提起漢語,外國朋友無不感慨其難學,那麼它到底難在哪裡呢?其實,最主要是集中在兩個概念的問題中--中國漢語言習慣和所使用的語系區別。除此之外,中國漢語言普遍存在一字多義、一詞多義和多詞一義的現象,更是為在中國漢語這條求學路添了不少障礙。據爆料,有專門人員曾就中國漢字”我”的不同含義針對性研究過,結果竟高達一百多種說法。就連以漢語為第一語言的中國人大多數情況下都十分難分清狀況,更何況一直以來喜歡用簡易、自以為是的思維方式來學習中國漢語的國外朋友了。為此,他們常因忽視中國漢字、詞結構的複雜、多義性,頻頻鬧出讓人啼笑皆非的場面。

曾經看過一則有關“老外學漢語”鬧出的笑話。說是某天,一位勵志前往中國留學的外國人,在機場大廳瞅見了一個人不小心弄碎一茶杯,然後就陸陸續續聽到周圍很多人說:“糟了、壞了、打了、碎了、摔了、爛了、破了、翻了、廢了、報銷了......”外國留學生就問你們說的是什麼呀?有個懂中國漢語的人就告訴他說:“就是摔壞了一茶杯。”這個外國留學生一聽,“啊!!中國漢語這麼複雜,我學不了。”說罷收拾一下衣物就坐飛機回國了。當然,這僅僅是一則笑話,無非是告訴大家,中國漢語作為國際上第一大難語言已是司空見慣的常識了。

下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真實的“老外學漢語”所鬧出的小笑話吧:

方法/步驟

一、“早點”

這個笑話頗討我喜歡,製造笑話的是來自杜老師(西安交大ICA國際漢語教師)對外漢語課堂第一學期的學員,名叫“真給力”;那天,杜老師(西安交大ICA國際漢語教師)正饒有興致地講著有關“中華民族特色”,忽然“真給力”舉手示意了一下,說:“杜老師,你們中國人是一個勤奮的民族。”“怎見得了?”“每當我早晨上街,經常看到路旁招牌上寫著‘早點’兩個大字,提醒著過路上班的人,不要遲到。”說完,大家都歡樂的笑了起來。

二、“天津的王八真多!”

此事發生在對外漢語教堂的一次互動課上,我問同學們:“你們說一說,上次夏令營組織去中國天津遊玩了一個多月。你們對天津有什麼印象?”班裡一位最活躍的女學生說:“熊老師,天津的汽車很多。”又一位藍眼睛男生說到:“老師,天津的自行車很多。”“......”突然,一位平常話不多的華僑女生說:“老師,天津的王八很多!”我愣了愣,“什麼?你說什麼?”聽完後有些大惑不解,“來,Sophina,到老師這裡來,你把這句話寫到黑板上。”於是,她用粉筆在黑板上工工整整的寫了七個漢字:“天津的‘網咖’很多!”看完那一排白粉筆字,頓時心情淡然了許多。

三、“含笑九泉”

有一次上對外漢語課時,我想了解一下近期學生們的漢語掌握情況,便問,“你們每人說一句成語,來形容某人非常開心、高興的樣子。”臺下立刻破口而出了“興高采烈”、“手舞足蹈”、“開懷大笑”等答案。於是,我接著提了要求,“你們說的成語裡最好帶有數字,例如一、二、三、四......”隨後,有一位男學生反應很快--“含笑九泉”。

四、“中國農民越來越貴了”

最近的一期學員中,有一名來自俄羅斯的學生總是分不清“富”與“貴”兩字的區別。有次作業中,他在造句時寫道:“三中全會後,中國農民越來越‘貴’了。”

五、“親愛的姑媽”

中國漢語中,“媽”與“娘”詞義一樣,均可指母親。有一初入對外漢語教學課堂的男學生,在校園偶遇了一位漂亮的華僑女學生。於是,他開始熱烈地以寫信的方式瘋狂地追求她,但一時忘了“娘”字怎麼寫,便自作聰明地用“媽”代替了“娘”字。結果,大家可想而知......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