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行測,省考的話最少120道題,對於國考一般都是130-140道題。還要填寫答題卡。怎麼能在2個小時內又快又好的作答完自己會的題呢?是很多公考朋友的疑問,尤其是初次報考者。根據個人的經驗做一個淺析,希望能給大家有所幫助!
方法/步驟
首選要熟悉題型。一般都是5大題型:常識部分、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數學運算、資料分析
其次就是時間分配。(1)對於常識部分,一般安排5-10分鐘左右,不能超過10分鐘,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沒有什麼猶豫的;(2)言語理解與表達,一般安排25-30分鐘就可以了。這部分題,平時要多練,說白了,難度不會超過高考的難度,並且都是我們日常接觸到的,只是長時間沒做題了,手生,沒有題感,就要加強練習,提高準確率的同時要提速還是提速!!(3)判斷推理,這部分題,就是考察邏輯推理的,高中大家都學過,原理的東西好好看看,心中要有框架,也是最好提分的。時間25-30分鐘為宜。(4)數學運算,該部分題型對於非理科生來說可能都是一塊兒心病,最好的辦法就是常見的題型多熟悉熟悉,多做點相關的題型。該部分15分種左右為宜。(5)資料分析,該部分一般安排在最後一部分,題量大,但一般都不會很難,但通常是得分率最低的,主要原因是安排在考卷的最後一部分,大家通常沒有時間去做,或者到最後很緊張很緊張導致分數很低。該部分15-20分鐘為宜。
考試作答順序。其實這塊兒,因人而異。一個原則就是自己哪一部分是自己的強項就安排在相對前面,把會的,能在短時間內答完的安排到相對優先的位置。對於理科生,可能數量關係或者資料分析是自己的強項,就應該在最短時間內把這部分優先作答。對於文科生,常識 、言語可能是自己的強項就優先作答。
對於大部分考生來說,可能不太懂哪方面是自己的強項,因為上了考場大家都會緊張。以個人的經驗和大部分考生的思考,覺得一下順序比較通用:
言語理解->邏輯推理->資料分析->常識題->數量關係 因為數量關係的難道對大家都是個挑戰,為了不耽誤太多時間,把它放在最後還是可以考慮的。但是如果你數學超好,可以先搞定它,總之要在平時多練習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
練習是根本,如果都不熟悉題型,連幾百道題都沒做過,就想在過獨木橋時獲勝,真的難度很大。想過關,大家多練習吧。祝願所有辛勤付出的學子們都能心想事成!!
注意事項
多練習,多總結。
除了速度還是速度,學會放棄,有舍才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