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機管理過程中應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呢??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面臨著多種危機,並且無論哪種危機發生,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致命的打擊。對於企業來說,危機管理迫在眉睫,它不再僅僅侷限於處理突發性事件,而注重挖掘企業管理的深層次原因日漸成為企業管理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那麼,如何進行科學的危機管理呢?法國管理學家費堯曾說過, 管理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是相互聯絡的運動過程。危機管理也是這樣,它的過程是消除企業危機因素的系列活動,主要包括三個階段,即危機預防,危機化解,危機總結。

緊急關頭需要一把手發揮領導的表率作用但不等於領導人過於自負不聽團隊其他成員的意見,任何管理上的成功只靠一個人是不可能的。一把手應當在聽取危機管理團隊成員的意見上果斷作出決策。決策的目的是儘可能減少危機對企業的衝擊,使自身利益損害最小化,但同時也應注意大局意識以及長遠利益,不能因為自身利益而損害競爭對手利益或行業以及國家整體利益,這是得不償失的。在環境變得異常複雜不可控制的今天,危機隨時就可能爆發對企業的日常運作或者企業形象產生較大的衝擊。鉅額的財富可能因企業危機管理能力的欠缺在一瞬間消失,在危機管理過程中應遵循什麼樣的原則呢?

1、戰略先行原則。
進行危機管理首要做的工作就是樹立危機意識,進而形成危機觀念與危機思想。沒有危機意識就不會改變的動力,也不會有強大的執行力。當然不僅僅領導人要有危機意識、危機觀念以及危機思想,所有的員工都應具備危機意識、危機觀念以及危機思想。光有領導人具備,員工不具備,危機管理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要想讓員工也具備危機意識、危機觀念以及危機思想,企業必須具備一整套制度以及培訓機制。

2、制度保障原則
相當多的企業不出問題不會想到危機管理,當危機出現後,他才會想到危機管理。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危機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讓危機不發生,而要想讓危機不發生,企業必須有一整套危機預防的制度;而要想讓危機來臨時很從容應對,必須有危機應對的流程與方式;要想在危機發生後很好修復企業形象,必須有形象恢復管理的制度。

3、預防第一原則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防微杜漸”、“防範大於救災”等古人的生存智慧對危機管理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

4、全域性利益原則
危機發生後,事態不明朗、局勢不清晰,在做決策時往往瞻前顧後、遊離不定。組織領導者決策時必須以全域性利益為先,區域性利益服從全域性利益。

5、勇於擔責原則
危機降臨時,組織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必須勇於擔起相應的責任。勇於擔責原則主要體現在三點:一是對利益相關者負責,堅持公眾利益至上,維繫與保證公眾的合法權益;當危機發生後,應當維護公眾的最大利益而不是自身利益;二是對事實負責,實事求是,避免欺騙、隱瞞;

6、積極主動原則
組織只有主動起來,才能掌握化解危機的主動權,主要從三方面著手:直面危機,心態要冷靜要鎮定不要慌張,運用集體的智慧甚至是外腦智慧比如說公關公司、諮詢公司的智慧來應對危機;二是迅速反應(最好在8小時內),深入危機第一線,及時查詢根源,尋求危機源頭,公佈事實真相,制定解決危機的步驟;三是調動內部所有員工的積極性、全員公關、明確各部門的權責,制定口徑,統一對外。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