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總決賽 編輯詞條
B 添加義項
?
NBA總決賽,是爭奪NBA最高榮譽NBA總冠軍的賽事,也是NBA季後賽的最後一輪比賽,每年6月初舉行,由東部冠軍對陣西部冠軍。NBA總決賽,1986年前稱NBA世界冠軍系列賽。比賽採用七場四勝制2-3-2的形式,2013年10月聯盟通過決議,將總決賽賽制改成2-2-1-1-1。
常規賽成績較優者將獲得多一個主場的優勢,系列賽的第一、二、五(如果需要),七(如果需要)場比賽在他們主場進行。首先勝出四場的球隊將獲得最後的總冠軍,贏取拉里·奧布賴恩冠軍獎盃,冠軍球隊的所有成員都會獲得一枚總冠軍戒指。
比賽還設立總決賽MVP獎(總決賽MVP獎盃是以NBA歷史著名的球員比爾·拉塞爾的名字命名的),頒給在系列賽表現最出色的球員(1969年第一屆總決賽MVP頒給了亞軍球隊湖人隊的傑裡·韋斯特,從此以後聯盟規定必須頒給冠軍球隊的隊員)。
工具/原料
比爾·拉塞爾。獲得NBA歷史上最多的11次總冠軍獎盃,可惜在他的喬丹 喬丹 時代,NBA還沒有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從2010年起,NBA官方將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盃命名為比爾·拉塞爾杯。 邁克爾·喬丹。6次贏得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MVP),最為了不起的是,他贏得最有價值球員獎的同時,也帶領芝加哥公牛隊拿下總冠軍。 魔術師·約翰遜和沙奎爾·奧尼爾。兩人在不同時期代表洛杉磯湖人隊出賽,都是一個時代的頂尖球員。他們都曾3次贏得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 ·蒂姆·鄧肯。他率領聖安東尼奧馬刺隊奪得了1999、2003、2005、2007和2014年的NBA總冠軍,除2007年和2014年外,其他三次他都獲得MVP。
最風光的教練 摺疊 菲爾傑克遜 菲爾傑克遜 菲爾.傑克遜。分別在1991年至1993年、1996年至1998年,和2000年至2002年,2009年和2010年率領芝加哥公牛隊和洛杉磯湖人隊贏得11次NBA冠軍。這項冠軍記錄超越前凱爾特人教練“紅衣教主”奧爾巴赫的9次。 他在總決賽的勝負記錄47勝25負,以及季後賽賽事的175勝69負的記錄,沒有其他NBA教練能追得上。 菲爾.傑克遜 13枚(以教練身份分別在公牛拿下6枚,在湖人拿下5枚戒指,作為球員在尼克斯拿過兩枚)。第二名的是比爾.拉塞爾,共有11枚總冠軍戒指(曾經9次作為球員拿過總冠軍,還2次作為球員兼教練);“紅衣主教”奧爾巴赫作為教練獲得9枚,此外作為球隊經理獲得了7枚戒指。 自NBA成立至今,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與洛杉磯湖人隊在總決賽上對陣12次,但波士頓凱爾特人隊戰績較好。波士頓凱爾特人隊贏得了其中的9次,洛杉磯湖人隊贏了3次。
方法/步驟
個人全場得分:61分——1962年4月14日,洛杉磯湖人隊前鋒埃爾金·貝勒在代表球會對壘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比賽中,進行了一場“前無古人”的個人秀。
個人半場得分:35分——1992年6月3日,芝加哥公牛隊後衛邁克爾·喬丹在對壘波特蘭開拓者隊的比賽中,半場就拿下這個驕人成績。
球隊全場得分:148分——1985年5月27日,波士頓凱爾特人隊以148比114擊敗洛杉磯湖人隊,這個得分至今無隊能破。
球隊半場得分:79分——同樣是在1985年5月27日的那場比賽,由波士頓凱爾特人創下。
系列賽總得分:284分,貝勒(7場),湖人,1962年
單節得分:25分,以塞亞-托馬斯,活塞,1988年6月19日
加時賽得分:9分,哈維裡塞克,凱爾特人,1974年5月10日;比爾-蘭比爾,活塞,1990年6月7日;安吉,開拓者,1992年6月5日
過去是以沃爾特·布朗(NBA創辦人)命名,1984年為了紀念退休的NBA總裁奧布萊恩,決定改名。奧布萊恩從1975年至1984年為NBA服務,在他的帶領下,NBA的知名度不僅大幅度上升,也轉虧為盈。
冠軍盃由紐約著名的蒂芙尼公司設計,全身以24K黃金和銀打造,重達6.395千克,高0.6米。
冠軍盃當然是非賣品,估價為1萬3500美元(約9萬1800人民幣)。由勝利者持有,不像世界盃獎盃輪流持有。
2-3-2制。誰先取得四場勝果,就是總冠軍。常規賽戰績比較好的球隊,佔有主場優勢,所以總決賽的前兩場和最後兩場(有必要才舉行)將會在常規賽戰績比較好的球隊的主場進行。也就是說,如果球賽打到3比3,“生死戰”將會在常規賽戰績比較好的球隊主場舉行。
球評家認為,2-3-2賽制實際上對擁有主場優勢的球會不利,因為如果他們“不小心”在主場輸掉1場比賽,接下來的3場客賽的失利就會讓他們輸掉球賽。然而,沒有球隊對這樣的賽制提出過反對意見。
在NBA68年曆史中,東部聯盟贏得38次冠軍,西部聯盟則得過30次冠軍。
在NBA歷史上,波士頓凱爾特人是當之無愧的“盟主”,17次贏得NBA冠軍(分別是1957、1959、1960、1961、1962、1963、1964、1965、1966、1968、1969、1974、1976、1981、1984、1986、2008)。
第二是洛杉磯湖人總共獲得16次(分別是1949、1950、1952、1953、1954、1972、1980、1982、1985、19NBA總決賽MVP87、1988、2000、2001、2002、2009、2010)。
第三就是芝加哥公牛,獲得6次(分別是1991、1992、1993、1996、1997、1998)。
第四是聖安東尼奧馬刺,獲得5次(分別是1999、2003、2005、2007、2014)。
接下來是勇士4次(分別是1947、1956、1975、2015)。
1980年總決賽第6場
如果“天勾”賈巴爾的膝蓋沒有扭傷,年輕的“魔術師”約翰遜是否還會在新秀年就成為萬眾矚目的總決賽MVP?人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賈巴爾的受傷,成就了約翰遜在總決賽第6場的驚世演出,也成就了一段千載流傳的英雄史詩。
湖人主帥韋斯特德清楚記得隊伍集合準備登機前往費城的情景,傷重的賈巴爾只能坐在家裡看電視,氣氛死氣沉沉,人人無精打采。“嘿,哥們,都別擔心。”說話的是“魔術師”,年僅20歲的新秀菜鳥,“不要害怕,我埃爾文·約翰遜在這裡!”
“魔術師”的信心感染了全隊,韋斯特德作出了一個震驚全美的決定:讓這個2.06米的組織後衛改打中鋒!當約翰遜站到中圈跳球時,全世界都認為湖人已經瘋了。結果呢?“魔術師”不可思議地殺下42分、15個籃板和7次助攻,76人在錯愕中107比123屍橫馬下,80年代的湖人“Show Time”盛世就此拉開帷幕。
賽後,捧著總決賽MVP獎盃的“魔術師”通過電視屏幕對坐在家中的賈巴爾動情地喊道:“夥計,這個獻給你!”
喬丹帶病作戰
時間即將躍入70年代,坐擁10座總冠軍獎盃的波士頓凱爾特人被認為已是強弩之末,理由是他們在常規賽裡只取得了48勝34負、東部第四的寒酸成績。可就是這樣老態盡顯的末代王朝,依然闖進了總決賽,並且擊敗了擁有張伯倫、韋斯特、貝勒三大巨星的洛杉磯湖人。
第7戰前,坐鎮主場的湖人全隊一致認為他們將順利擊敗綠衫軍,洗刷過去6次總決賽折戟于波士頓的恥辱。過於樂觀的工作人員甚至在球館天花板上懸掛了數以千記的氣球,並做好了一切慶祝奪冠的準備。
當時身兼凱爾特人教練球員二職的比爾·拉塞爾將此事告知全隊,原本疲勞盡顯的綠衫軍頓時同仇敵愾,戰鬥力倍增。
比賽過程就像韋斯特事後回憶的那樣:“早年的波士頓的確比我們強大,但在1969年,湖人的實力絕對超出一籌。可我們還是輸了。波士頓用更加強硬的比賽風格令我們屈服。
”最後時刻,唐·尼爾森——對,就是那個日後成為NBA名帥的大腹便便的老頭——投出的球在筐上彈出,隨後又戲劇性地彈入網內。108比106,凱爾特人贏下了13年內的第11個冠軍。湖人終為他們的狂妄付出了代價。
注意事項
楔子: 規則的進化史,就是一部違規者與執法者鬥智鬥勇的歷史。 我們當然希望可以不用輸入密碼就能堂而皇之的提走提款機裡的錢,我們也希望隨時給看不順眼的人腦袋送上一記老拳,但顯然這只是天方夜譚,我們只能在酣然入夢時才會出現這種錯覺——甚至潛意識中我們都不會允許這種非理性現象出現。 有一句老生常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都知道規則所保護的是什麼。 秩序。只有遵守遊戲規則,遊戲才能更好玩,今天你用MH打敗了對手,明天對手就有可能開外掛擊敗你,所以我們用規則堵住漏洞,讓遊戲迴歸本質。 舉個例子:最早的馬拉松比賽,冠軍會以奇怪的方式取得好成績,抄近路,搭乘朋友的出租車等等在這項幾乎沒有監督的比賽當中氾濫。相比之下,撐杆跳就文明的多:人們只是把撐杆搭在立柱邊爬過標線再跳下去。 為了不使撐杆跳比賽變成爬高比賽,規則規定不得以任何方式觸碰比賽器械,於是我們看到的撐杆跳比賽才慢慢變得正常起來。所以說:漏洞都是捅出來的,“合理利用規則”的人多了,人們才會想起堵住漏洞,以免使遊戲偏離軌道。 規則的進化史,就是一部違規者與執法者與執法者鬥智鬥勇的歷史。 所以,當你看到以下繁瑣而無趣的規則變化時,彆著急翻頁,因為每一個詞彙的改變都包含著一段故事,甚至是血淚史,信不信由你。
雖然NBA聯盟在1946年才成立,但是早在1891年,籃球這項運動便已經誕生了,當時一個名叫詹姆斯·奈史密斯的傢伙(你想知道他是幹什麼的?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基督教青年會國際訓練學校教師一名)從當地人們摘桃子投進框內的遊戲當中領悟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並將它演變成了一個名叫籃球的運動。 我們可以想象當時這項遊戲的簡陋程度:沒有場地的界限,沒有籃板,只有凹凸不平的鐵絲網,一群孩子在塵土飛揚的操場上抱著一個足球奔跑,顯然你可以把它當成是追逐遊戲的升級版。為了避免這個遊戲淪喪為折返跑和群毆,奈史密斯為這個遊戲規定了以下幾個原則: 籃球遊戲原則: 1 籃球運動是用手進行的運動,球是圓的。 2 手拿著球走或者跑都是不允許的。 3 運動員可以到場上任何地方,只要不影響和妨礙對方運動員。 4 運動員與運動員之間不允許發生身體接觸。 5 籃圈應該是水平的。 顯然這套規則的主要任務是將籃球作為一個獨立的運動項目和當時的其他體育項目(尤其是足球)加以區分,尤其在是當時運動器械並不齊備的情況下將其做出區分是一件必不可少的要點——至少人們應該知道,這並不是足球或者跑步的一種新式玩法——廣東麻將,四川麻將,臺灣麻將,總的來說還是麻將,但是足球到籃球,就已經完全變成另外一個世界了。 籃球變成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樣子頗費了一番功夫:為了免於每次進球后都要用梯子把球從框子裡取下的重複勞動,籃筐去掉了筐底;為了不使籃筐的形狀被破壞,籃筐變成了鐵圈;為了不讓這些射術不精的孩子把球扔到馬路上,籃球設計了籃板;至於籃球場地,完全是為了管束這些調皮搗蛋的孩子,不要防守的過於投入以至於把球抱到學校的教導處不出來。 之後奈史密斯來到堪薩斯大學,併成為了堪薩斯大學的教授和第一名籃球教練,籃球法則也被初步細化為13條規則,我們可以稱之為“13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