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7月15日,中元節(華南部分地區,農曆7月14日為中元節)。
這兩天,或許你已經注意到了,在大街上,廟裡,鄰居家門口,許多人焚香燒錢,祭拜先人。
祭祖是中元節的傳統,這樣的節日,註定不可迴避“死亡”這個成年人諱莫如深的話題。
方法/步驟
清明節、中元節等場合適合進行“死亡教育”
這天,當孩子問起“他們在做什麼”?當孩子問起“死亡”,你知道怎麼回答嗎?
如果孩子主動提起關於死亡的問題,千萬不要回避。
關於“死亡”,父母心中有正確的答案嗎?
死亡是什麼?為人父母,你如何去理解這個問題?只有父母本身對“死亡”的看法是正確的,才能給孩子進行積極的“死亡教育”。
當孩子問起關於死亡的問題時,不要急著回答,不妨在心中捋順自己的答案,整理好措辭,再來教育孩子。
對學齡前孩子,以故事方式切入
孩子對死亡的理解是隨著年齡而變化的。專家認為,2-7歲的孩子通常不太相信人會死。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相信任何東西都會永遠存在,即使看不見了,也會認為它“藏”在某個地方。對於“消失”一詞,他們沒有任何概念。
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不必如實告之,“到很遠的地方去了”、“去天堂了”、“變成星星了”,都是很好的回答方式。當然不要刻意渲染“天堂”的美好,避免孩子的嚮往。
對學齡後孩子,以大自然的規律坦然相告
對於學齡後的孩子,抽象思維產生了,他們慢慢能接受人是會死的,死亡就是永遠消失,人死不能復生。
這個時候的孩子會恐懼死亡,因此進行死亡教育的時候,可以從植物的凋謝等代入,以生老病死、新陳代謝、大自然的規律等科學語言坦然告知,儘量不夾雜情感色彩,不要回避,更不能嚇唬孩子。
詢問孩子:“想到了什麼?”
在進行了死亡教育以後,可以詢問孩子“你現在想到了什麼”,瞭解孩子的想法,若孩子的理解有偏差,應當及時矯正。
以繪本的方式教育孩子,好不好?
兒童讀物中,也有不少以“死亡”為主題的繪本。不少家長會選擇以繪本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更容易理解。
但是家長們忽略了一點,畫像對於孩子的記憶更為深刻,在孩子的世界,想象力是極度豐富的,如果沒有挑選到正確合適的繪本,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懼心理。
因此,對於死亡教育這一敏感話題,小編更建議用語言和討論的方式去引導孩子。如果一定要用繪本,家長也應當經過精挑細選,選擇溫和而不讓孩子感到驚悚的故事和形象設計。
注意事項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千萬不可馬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