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從年齡上講處於青春期,人生的第二叛逆期(細心的媽媽可能發現了孩子在3,4歲的時候特別不聽話,那是人生的第一叛逆期),同時又面臨著升學的壓力,生理的變化和學業的壓力會使他們變得敏感,暴躁甚至不可理喻,有的家長形容自己上中學的孩子簡直是個莫名其妙的火藥桶,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爆炸了。其實只要和他們較好的溝通,理解他們的處境,和中學生的相處還是有章可循的,筆者就是一名長期從事中學教育和中學生心理諮詢的在職老師,在與中學生的朝夕相處中也發現了一些規律,積累了一點心得,今天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對那些對此有困惑的家長起到一點點的幫助。
中學生說白了就是大人版的小孩,個頭長高了,但是心智不一定成熟了,我們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把他們當作小孩子,比如他們思考問題肯定不那麼全面,冷熱病重,思想敏感,但是又不能完全把他們當成小孩子,可能是受社會環境、網路媒體的影響比較大吧,現在的孩子什麼都懂,成人世界裡的規則他們都知道,雖然他們未必接受,甚至抵觸。所以我們不能把他們當成是小孩子,他們其實早就知道戀愛和婚姻,也早明白自己不是從垃圾箱裡面撿來的啦,當我們說鄰居阿姨要做媽媽的時候,他們甚至會比我們還大方地說“那個阿姨懷孕了”,所以在很多問題上我們沒必要把他們當孩子了,比如原來敏感的早戀問題,孩子對此早就不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羞羞答答”了,所以我們發現苗頭的時候不如大方地,開誠佈公的和孩子們談,從社會現實出發,講到學業,未來,就業,他們一旦明白了,就會很快去接受的,要相信孩子們能把握好分寸。
第二個就是其實我們在孩子面前也可以表現的“可愛”一點,從我做教師多年的經驗來看,我們很多時候板起面孔教育學生還不如自己“可愛”一點的效果好呢,他們早就聽倦了那些說教了,相反,我們把自己變成了“孩子”和他們一起討論問題的時候反而會引起他們的思考和共鳴,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會讓他們變的突然懂事起來。
第三個就是要多和孩子們溝通,通過多種形式,比如談話,班會,講故事,各種比賽,聊天,E-mail等多種形式,你會發現你自己對他們瞭解的太少了,他們要遠比你想象的懂事,成熟。他們已經開始用成人的眼光來看世界了,他們早就用成人的思維考慮問題了,你會在那麼一瞬間變得很感動。慶幸自己幸好去用心瞭解他們了,否則的話,你真的不知道其實他們長大了。
最後一點,算是對家長的建議吧,不要給孩子們提供太過優越的條件。當然生活好了,大家都希望我們的孩子們不要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受苦了,家長儘量為孩子提供好的條件,但是紈絝子弟難成才的古訓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條件太過優越了孩子會失去上進心,沒有奮鬥的動力,甚至會變得懶散,失去人生的目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的“苦孩子”還是必須的,不僅是為了孩子目前的學業著想,也是為了孩子以後走上社會學會安身立命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