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彷彿是一個閃著金光的字眼兒。
每個職場人都信心滿滿,因為一旦抓住機遇,就意味著脫胎換骨,一掃陰霾。尤其是在職場上,對機會的渴求甚至毫無掩飾地寫在菜鳥們的臉上。但實際上,“給我一個機會”的結果並不一定是“還你一個驚喜”,突然而至的機遇或許是職業發展的跳板,但也存在另一種可能稍有差池,它帶給你的,也許是數倍於常規狀態的損耗。
就像在路上開車,隨時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路況。在突然而至的機會面前,踩油門還是踩剎車,低擋位慢行還是高擋位衝刺,除了依賴下意識的肢體反應之外,長期積累起來的經驗、審時度勢的判斷力以及沉著冷靜的心態,才是立於不敗的關鍵。
MESPACE PREFIX = IMGstyle="WIDTH />銷售,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搭建自己的關係平臺上。幾年下來,從供應商到貨運渠道再到客戶,一個買賣關係的鏈條被他打理得有聲有色。再加上長期以來形成的口碑,老李在職場上做得順風順水。
機會突然找上門來,一個關係不錯的老客戶送來張大訂單。老李知道,這筆生意要是拿下來,半年都不用幹活了。客戶說,東西要得急,問了好幾個銷售公司,都說沒貨,知道老李和供應商關係好,來碰碰運氣。
老李迅速盤算了一下,俄羅斯的供應商是長期合作伙伴,訂單額度也完全吃得消,貨運渠道更不會出什麼問題。他當即回覆客戶,沒問題,一週之內發貨!
客戶樂呵呵地向領導彙報去了,老李卻很快發現,事情根本不像他想得那麼簡單:寒冬臘月,因為溫度達不到生產條件,俄羅斯供應商全面停產。那些天,老李把手頭的資源翻了個遍,發現無論如何都湊不夠客戶需要的訂單量。
老李事後總結教訓:就是被突然而至的機會衝昏了頭腦。在巨大的成功誘惑面前,如何保持冷靜的心態,不為了“拼命抓住”而失去理智和判斷,這其實更考驗人心。
好在老李和客戶只是口頭協議,還沒來得及籤合同,這才避免了重大損失。後來,他專程去客戶公司道歉,費了不少力氣才修復了這個關係,重建信任。
這個故事,是我的朋友小雪講給我的,那幾天,她正面臨著和老李當時類似的狀況唾手可得的大訂單。小雪心裡清楚,做銷售的,動作慢一步,變數就會多三分訂單旁落或者客戶臨時變卦,只要不在合同上簽字,一切皆有可能。
要是以前,她肯定早就拍胸脯了:沒問題,您這單子我做了!可因為有了老李的教訓,這回小雪謹慎了許多,她給客戶的回覆積極卻留有餘地:應該可以,我需要確認一下其他環節,儘快給您答覆。
慢的這一拍,並沒有影響小雪拿下這個訂單,但是卻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可能發生的風險,保證了她把機會變成收益,穩穩地揣在兜裡。
的確,有些機遇是稍縱即逝的,所以很多人才會死死盯著它,生怕錯過些什麼。但機會其實只是一種可能性,並不一定指向成功。因此在它突然來臨的那一刻,不妨稍作停頓,檢視一下自己有沒有做好準備,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接住它。
放棄機會比創造機會更需要勇氣
有些人苦於沒有機會,有些人卻因為機會太多心生煩惱。
你知道確實存在這樣一種人,他們有著讓人羨慕的聰慧頭腦,無論在什麼行業從事什麼工作,總能比大多數人更快發現規律、掌握要領。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總能獲得比別人更多的機會。
同學小楓就是這種人。憑著一路的名校背景和出眾的成績,經濟專業的她畢業之後毫無懸念地進入“四大”,前途一片大好。也就過了兩年吧,當同齡人都在職場悶頭打拼的時候,小楓已經覺得厭了:“做來做去就這些東西,該學的也都學得差不多了,就剩下簡單重複,很無聊。”
那陣子,她忽然對時尚產業產生了興趣,開始尋找相關的留學(微博)機會。在通過了一系列語言考試之後,儘管面試官驚詫於為什麼這樣一個毫無相關專業背景的人會有此突發奇想,但小楓的誠意和聰敏還是讓她獲得了這個去意大利讀書的機會。據說,在時尚領域,那個學校是全世界最好的之一,能拿到錄取通知的中國學生屈指可數。
兩年之後,小楓留學歸來。她還沒來得及在時尚行業有什麼動作,原來公司的同事就拋來橄欖枝那是一家全球500強企業,公司的金融部門正在招聘中層。小楓猶豫了一下就答應了,一是她當時的確需要一份固定收入,更重要的,她覺得“時尚行業的人腦子比較簡單,還是喜歡和做金融的人打交道”。
重返金融圈的那段日子,小楓過得並不開心。她也說不清為什麼,工作總是提不起興致,“可能是興趣不在這裡吧”。不到一年,她又辭職了,這次讓她下決心離開的,還是一個“機會”。
小楓偶然間聽人提起了英國一家頂尖時裝設計學院,心生嚮往,雖然她知道這家學校“申請條件非常非常高,而且多招收歐美學生,在亞洲只招50人”。小楓毫無美術功底,一年前我們見面時,她還在學習立方體的素描和明暗關係,但她還是死磕了四個月,交出了三組設計作品,而且奇蹟般地拿到了錄取通知書。
這幾年,小楓活得就像個傳奇,每一次的變動都毫無徵兆,也沒有固定路徑可循。她就像懸浮在流體中的微粒,不停地做著無規則運動或許,她的動力就來自於,力求把握住生命中出現的一次又一次機會。
那次我們聊起“慧極必傷”的話題。她承認,如果自己“拙”一點兒,就不會出現這麼多機會,很可能還在做著最開始的那份工作,而且會晉升到一個不錯的職位,生活穩定、安逸。
如果僅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衡量,小楓顯然不是一個值得借鑑的案例。對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把職業生涯比作一條路,你必須首先明確的是,自己的目的地在哪裡。機會就像旅途中不斷出現的岔路口,可能是捷徑,也可能將你引入歧途。並不是見到路口就要轉彎,只有明確了目標,找準前行的大方向,即便是一時繞了彎路,但總不至於始終在原地兜兜轉轉,甚至南轅北轍。
機會突然而至,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判斷力和穩定性。有些時候,放棄機會比創造機會更需要勇氣。
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機會
聽到過太多人抱怨沒有機會,也親眼所見不少人急吼吼地“製造機會”,那分對成功的渴望,可見一斑。
的確,也許你每天加班至深夜,長期的辛苦付出反而比不上某次毫無預兆的臨危受命讓人印象深刻。誰都清楚職場上的機會意味著什麼,但這並不代表你可以跳過辛勤積累的階段,守株待兔般坐等好運氣降臨。一個恰當的態度或許應該是,機會未到的時候不強求,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機會來臨時,用一種平和的心態把它看清楚,好好把握或者果斷放棄。
不管是小雪、老李還是別的什麼人,在機會來臨之前都是紮紮實實地打下了基礎的。身在職場,人脈的積累、渠道的建設、客戶關係的維護、專業知識的不斷更新,這些似乎都是些不值一提的細節,但你不知道其中的哪個環節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也無法預料那些近在眼前的機會,會因為哪個環節的小疏忽毀於一旦。
每一個成功者都在強調把握機會的重要性,這本身無可非議,因為這樣的高光時刻確實是個人生涯中的重要拐點。但作為聽眾,如果我們只看到成功故事中機緣巧合的A面,而忽略其平凡、瑣碎、庸常甚至是難捱的B面的話,就很可能陷入一種危險的境地過於看重機會,急功近利,甚至成為投機分子。
成功本是水到渠成的事。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持之以恆,機會自然會找上門來。同樣,如果你把精力專注於事情本身,而不是一心想著成功、名利、自我證明這些東西,當機會來臨時,就不會為了抓住它而用力過猛,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