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發展,是線上好還是線下好?

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自2013年開始以燎原之勢迅速才普通大眾中得以普及,繼“餘額寶”之後,P2P網貸成為這一個新型金融服務體系的主力軍,投資者人數不斷地大幅飆升,而成交金額也是隨之水漲船高,但長期以來,這個行業的內部風險控制問題卻始終受到市場人士的詬病。進入2014年,不斷有新聞爆出P2P平臺倒閉、跑路,也使得這一話題再度成為熱議的焦點。市場人士也紛紛發表觀點,其中主流的聲音認為,當前的中國P2P網貸要實現純粹的線上信用審核,至少在現階段來講是行不通的,線下的實地考證仍為目前最現實的選擇。

對此,有業內人士也表示了相同的觀點。他們認為,純線上信用審核的業務開展,現在面臨巨大的數據來源的阻力。要在網絡上實現對於一個借款主體個人資信的客觀評價,就需要建立一套評級模型,模型通過向特定的數據庫提取有關信息,再根據運算模式來自動給出信用等級的評價,但現在問題在於,數據庫中的數據源現在非常缺乏,網貸企業現在主要用三種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在自身的業務開展中逐漸積累;二是引進具有互補性的戰略投資者,而通常這樣的戰投都具備某個方面的龐大用戶信息;三是展開廣泛的業務合作,現在比較流行的是和電商合作,以共享雙方的用戶數據。但相比徵信所涉及方面的多樣化和複雜性,單單依靠第二或者第三種模式所蒐集到的用戶信息也不能完全涵蓋借款人的所有信用資料,而只能作為一種個人的信息的補充。同時,由於網貸平臺目前多為企業性質,在業務開展中,是否能將所掌握的借款人的所有信息予以公佈也涉及到個人隱私保護的法律障礙。所以,現在9成的網貸平臺,實際上還是以線下對於借款人的實地考察為主要徵信手段。而這種由網貸平臺單獨實施的信審,是否能夠得到投資人的認可,現實中也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這個環節也成為了市場人士認為網貸業務過程不透明的主要爭議點。有鑑於此,一些主流的平臺:如陸金所、飛速貸、拍拍貸、點融網等,為了保持業務量的穩定增長,推出了各自不同的針對投資人的本息保障計劃,由此形成了當前中國P2P網貸行業的特有的商業模式。

從某種角度而言,信用評審數據系統的分散、長期的缺位,是導致形成當前這種業務模式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當前P2P市場出現一些亂象的源頭,只要能夠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中國的P2P行業發展速度將更為快速,過程將更為透明。公平。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