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勵志小故事
如果你改變不了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不要讓世界改變自己
在一家超市裡,父親、母親、年輕的兒子一家三口人在完成了家庭購物計劃之後,父親讓兒子將使用過的購物手推車送回到原來的地方。
“爸爸,你看到沒有,手推車扔得到處都是,沒有一個人送還的,這也是超市專門僱人負責收集歸攏手推車的原因。”父親耐心地教導著兒子:“那麼,兒子,你認為送還手推車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
兒子陷入了沉思。短暫的沉默之後,母親插言道:“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別太苛求兒子了,我們回家吧。”
當父親正要放棄自己的要求時,他看到,一對兒年邁的老夫婦一人推著一輛手推車,將它們送還到了原來的地方。目睹這一情景,父親再次對兒子說道:“兒子,這世界上共有兩種人,一種人用過手推車後,將它隨處一扔了事;另一種人則會將它送還回去。我希望你做送還回去的那種人。現在,你把手推車送回去吧。”
顯而易見地,這個故事並不是在探討送不送還手推車的問題,它探討的是在一個簡單行為背後的價值認知問題。這個故事其實在提示我們:這個世界上有這樣兩種人:一種人總是去做自己認為正確、有益的事;另一種人則是尋找理由不去做這樣的事情。
第一種人無疑是可貴的,但更可貴的是,這種人無論別人做不做,他們都會堅定地去做他們認為正確的事情,這並非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行為會改變世界,而是因為他們不想讓世界改變自己。
感悟:已無需再多說感悟,故事後面連帶的總結已經是了。需要補充的是:我認為所謂的“正確的事情”,並不等同於“每個人都有他的標準,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堅持做他認為正確的事情”,而是有一個標準,那就是“真、善、美”。
:威斯敏斯特教堂邊一塊墓碑上的話
“在英國最古老的建築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邊,矗立著一塊墓碑,上面刻著這樣的一段話: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象力沒有任何侷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漸漸成熟明智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可能改變的,於是我將眼光放得短淺了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
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不能改變的。
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著最後一絲努力的希望,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家庭,我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
現在在我臨終之時,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著我就可以依此改變我的家人。
在他們的激發和鼓勵下,我可能就能改善我的國家,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感悟:人其實只能改變自己,並不能改變別人,甚至親如“枕邊人”都不能改變。如果你真的想改變一個人,那需要先改變自己,起碼是改變對這個人的看法:接納你覺得這個人需要改變的部分,並無論這個人是否改變都尊重其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然後,以你的改變去創造一種氛圍,一種影響力,從而創造出這個人可能實現改變的環境。再然後,你就只能等待,耐心的等待,等待這個人從其內心深處發出“改變”的願望,並在你所參與營造的氛圍和環境中,一步一步改變。簡單來說,就是:先改變自己,再把自己成為改變事物的外因,而最終事物是否改變,決定權仍然在於其內因。
:對這隻來說有意義
在廣闊的大西洋海岸住著一位老人。每天當潮水退去後他都會沿著海岸線走上很遠。不遠處住著另外一個人,他偶爾也會注視著這個老人消失在遠處,然後又看著老人回來。這個鄰居發現,老人走著的時候會經常彎下腰從沙灘上揀起什麼東西拋到海里。
一天,當老人又一次沿著海岸線走的時候,這個鄰居跟在後面看看老人到底在幹什麼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他看到老人彎下腰輕輕地從沙灘上揀起什麼東西又扔進了大海。當老人再次停下來時,這個鄰居走上前一看,原來老人正在揀起一隻被潮水衝到岸上的海星,這隻海星在海水再次到來之前就會脫水而死。當老人返回的時候,這個鄰居用一種嘲弄的口吻叫住他:“嘿,老傢伙!你在做什麼?這個海灘有數百英里長,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只海星衝上岸!你不知道你這樣做實在是沒什麼意義嗎?”
老人聽完停了一會,把手中的那隻海星拿到鄰居眼前說:“對這隻來說有意義。”
感悟:當時看完這個故事,第一個想到的人物是德蘭特蕾莎,第二個想到的是孫瑞雪,她倆都像那個老人家:雖然知道不能改變全部海星的命運,但能改變他手中的那一隻海星的命運,或者至少能提供一個改變的機會。而第三個想到的是我和我們這個小家,因為我們就是那隻海星。
希望能有更多的海星被扔回海里!也希望有更多扔海星的老人!
性格也決定著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