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大全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們不忘自己已故的家人,不忘那些為了今天而奮鬥的英雄們,讓中國這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永不停歇,永垂不朽。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篇1
又是一年的清明節快到了,往年我們這個大家庭都要聚集一起開車去姑蘇家鄉父親的墓地祭禮。這次因工作原因,我不得不另擇時間前去祭拜了。也許是清明節有著它特殊意義和傳統的規矩吧,我今天突然特別的想念父親。
我的父親是一個軍人,他那威嚴的外表、挺拔的身板和那穩健的步伐,量身定做的中山裝下一雙錚亮錚亮的皮鞋。他的形象時時在我的腦海裡展現。
我的童年是跟隨者父親長大的,父親那寬大而結實的雙手,是我成長的搖籃。記得我從認方塊字起,父親對我的教育就不像別家的女兒那樣,任意撒嬌、要什麼就有什麼等。我是家中的老大,雖則是獨女,可事事都是要起帶頭為先。就拿我們家吃飯的規矩來講吧,父母和長輩們坐大餐桌用餐,孩兒們之能在一張小圓桌上用餐,特別是吃飯時不能有聲音,更不能說話。坐椅子的時候,只能將屁股尖坐在椅子的邊沿。站著的時候,必須挺胸抬頭。連睡覺都要管,這可以蜷著身體睡覺。在家走路時,不能拖鞋底,進門先敲門,見人要問好。特別是進入父親書房時,不能腳跟落地出聲音。
這就是父親常常講給我們聽的人要氣度:“坐如鐘,站如鬆,臥如弓,行如風".在父親的目光監督下寫字,可講是又害怕,又高興。當我寫毛筆大楷時,父親總是拿一個銅板放在我筆桿頂端,還不能坐凳子,很是嚴格。但是寫得好,得到父親的表揚,我就能得到我們那時候吃的一種叫“伊拉克蜜棗”、松子糖和酥餅。可展看父親的相簿和郵集。如果那天是父親休息,我字寫得好,還可以隨他一起聽書去。父親與好友喝茶、聊天,垂釣等我就是他的小尾巴,寸步不離。同時,父親的自行車後坐,是我的“專座”。
我在父親的教育培養下,漸漸地懂得了許多的世事和人際的閒涼。是父親給了我快樂而豐富的童年,幸福的家。是父親給了我啟蒙的知識與做人的道理。在他嚴厲的訓教中使我懂得了認證、懂得了敬愛、懂得了敬畏。父親把我帶到了這五彩繽紛的世界,給了我童年的一切,給了我永遠的記憶。父親是我童年時登天的梯子,父親是我童年時期,這個家庭拉車的牛。在父親最後一次給我講家世的時候,我記得是他進“牛棚”被帶走的前一天,“知足者常樂,能忍則安”、“寧靜致遠”、“誠實做人,勤奮事業,敬孝處世,忍讓為先”這是父親留給我煉寫毛筆字的字樣。故,我在日後的工作室、家庭的文化佈置中,不管自己寫的好與否,這些字句都是我的筆待。
在那動盪的年代,事事、非非憑空而出,雷鳴狂暴傾盆而注。轟鳴的暴風聚雨呼嘯而來,把大地與山巒籠罩。黑夜把曙光層層地裹著,黎明在黑暗中撕掙.我的父親,在風暴聚雨中和我們永別。
冬去春來,大地歸春,河流清澈。天體與星斗在空各自的軌道中環行,她的美麗、她的寧靜,在層層裹著的黑夜後,給人們帶來了更加煥發的絢爛與光明。
如真有另一個世界,靈魂與再生.父親您看見了嗎!那些醜,那些美,在時代的見證中見分曉。世界是美好的,人間自有善良與真理。我們的理想與品德,如您教育的那樣“誠實做人,勤奮事業,敬孝處世,忍讓為先”。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一個人的崇高品德就像火一樣煥發出美麗的光和熱,他把周圍的一切照亮,就在最危險的時刻他還是把安寧與幸福給予他人。這就是無私就是奉獻!
人與人相交,,貴在相交。史上有多少捨身賣命的例子,都只為“知音”而罷了。
人生是一條汙穢的山川、海流,要涵納這汙穢的山川、海流而不失其清潔,我們必須成為大海。海納百川,看懂了、看明白了、看透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了,天空應時的下起了雨。雨後的空氣變得清新,變得有些淒涼,更讓這個特別的節日顯示出特有的韻味。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主要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在清明節,還有踏青、插柳、放風箏等習俗。
前幾天,爸爸去給爺爺奶奶掃墓。看到墓地的景象,真是令人感到驚歎!隨處可見一堆堆燒過的紙的廢墟,空中飄著燒過的灰,味道還很嗆鼻子。我覺得這種燒紙的行為是不對的,不僅浪費了資源,還汙染了環境。我們應該停止這種行為,大家可以給死去的人送上一束鮮花,表示我們真誠的哀思。這才是最文明、最正確的行為。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望著人民英雄紀念碑,腦海中浮現一幕幕烈士們為保衛祖國而犧牲的場景。黃繼光爬著衝向火力點,身上的血都流盡了,他是靠什麼力量堅定的站起來,用自己的胸膛擋住敵人的槍口。狼牙山五壯士為了祖國,而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跳下了懸崖。還有我們身邊最近的劉英俊,他勇攔驚馬的故事令同學們為之動容。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換來的,他們的事蹟,令人留念;令人悲嘆;令人振奮。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們不忘自己已故的家人,不忘那些為了今天而奮鬥的英雄們。也讓我們延續他們勇敢、愛國的精神。讓中國這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清明。永不停歇,永垂不朽。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與哀傷。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前後流傳著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著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看作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後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後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風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是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所以說,無論家裡多窮,清明節都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儉之意。
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麵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時將印有蠍子圖案的紙貼在家裡,家中不招蠍子、蜈蚣,尤其是在農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時,清明節這天,好多農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吃高糧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
清明節傳統習俗話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