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清明節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河南過清明節的時候,有哪些傳統的習俗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河南剪紙歷史悠久,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鈔》中,就有一段是描寫汴梁城裡,出售剪紙的盛況:“昔京都大街,有剪花樣者……。一少年,能於袖中剪字及花朵之類,獨擅一時之譽。”由此看來,早在宋代,剪紙就已在民間廣泛流行,還出現了以此為生的剪紙藝人,而且技藝已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盛行於河南廣大地域的傳統地方剪紙,其思維觀念,仍沒有擺脫崇神意識的本質,其動機在於冀求人類與“神靈”的交感,儘管在尋求表達方式時,其間含有多種隱喻手法***為地域文化所包容***,但其全部意義,總是與人類的生存需要和願望***求安、趨利、辟邪***緊密相連。剪紙“天地神”、“求雨”、“穀神”,就表現出庶民百姓無法與天災人禍抗爭時,仰仗神靈、魔力來驅邪避害,以求家室安寧,五穀豐登。它們與雲貴、陝甘等邊遠地區的民間剪紙相比較,河南剪紙似乎已超越了早期人類對虛幻動物精靈,或直觀的“生殖圖騰”崇拜的表現形式,而進入了封建社會佛、儒、道的神權、禮教思維制約時期。剪紙“舞獅”的形象表徵是舞獅活動,然而民俗內涵則是借舞獅暗喻”子孫繁衍”。圖中舞獅者的性特徵為男性,手舞“雙繡球”,象徵雄性的昂揚,在中原民俗活動中是“祈子”的行為。在這裡,人類本能中的繁衍意識,已被納入“三綱五常”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封建倫理規範之中,這種思維規範一旦通過剪紙形式展現時,便極易為地域群體所理解、共認。

  河南民間剪紙的大部分內容,與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關。喜花***結婚時貼用***“鴛鴦戲蓮”是表現人們希望“婚姻美滿、白首偕老”;窗花“金虎送錢”***視虎為萬能吉祥物***,則是期盼“生活富足、金錢遍地”;“牧羊人”、“莊稼漢”、“餵豬”、“拉洋車”,表現出不同歷史時期芸芸眾生的生活寫真。 隨著時代的變革,河南人傳統的民俗觀念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具有現代意識的審美需求。如今的河南農村,逐漸擺脫了貧困面貌,富裕起來的農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迫切要求以新的生活方式來滿足其物質、精神的需求。剪紙“小康人家”表現了華燈初上,勞累一天的農民悠然自得的休閒情調,充滿了溫馨之美;“看電視”,展示出農民在經濟、精神生活方面的巨大變化。“電視機”——這種只有城裡人才有條件享受的高檔商品,如今已在山區、農村安家落戶。無怪圖中老農民興高采烈地翹起二郎腿,正面對電視機說天道地。老伴兒安閒地一手執鞋底,一手在發頂上磨針的動作,十分典型、細膩地刻畫出中原農村婦女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

  通觀河南民間剪紙,從某種意義上講,已逐漸突破地域文化的小空間,進入到現代文化的大空間;在繼承傳統精神的基礎上,進入到個性化發展的空間,使人感到朝氣蓬勃、充滿活力。

  清明節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祭祀宣傳語

  1.倡導文明祭祀,傳播殯葬新風。

  2.倡導移風易俗,共建美好家園。

  3.綠色清明,文明祭祀

  4.緬懷先人鮮花祭祀,骨灰植樹迴歸自然。

  5.清明節到了,掃墓去吧。

  6.清明掃墓 文明祭奠

  7.清明時節,楊柳依依,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我無柳可折,給你發條簡訊:期盼早日再相逢!

  8.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9.清明正當今月夜,風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鍾猶是春。

  10.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快快在家門口上別上一條柳枝吧!

的人還看

閩南清明節習俗
廣西清明節習俗
相關知識
河南清明節習俗
閩南清明節習俗
湖南清明節習俗與禁忌
河南中秋節習俗
各個地方的清明節習俗
客家清明節習俗
家鄉的清明節習俗優秀作文
寧波清明節習俗要做什麼
濟寧地區清明節習俗介紹
北方有什麼清明節習俗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