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評議,將中國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目錄”。端午節的手抄報不會做?沒關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端午節的詩句

  1、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倉江上,投飯救飢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蘇軾《屈原塔》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杜甫《端午日賜衣》

  3、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4、高詠楚辭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陳與義《臨江仙》

  5、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上元竹枝詞》

  6、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圖一

  圖二

  圖三

  端午節的傳說

  1、《紀念屈原說》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紀念伍子胥說》

  伍子胥家族在楚國很有名。先祖伍舉是直言楚莊王有功勞的楚國名臣,其父伍奢是楚太子建的老師。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父親伍奢、兄伍尚及全家100多人被楚平王所殺,而避難逃奔吳國。後結識吳公子光,並幫助公子光奪得王位,是為吳王闔閭。為使吳國能內可守禦,外可應敵,他建議吳王闔閭“先立城郭,設守備,實倉稟,治兵革”,並受命親自選擇吳國都城城址。他“相土嘗水”、“象天法地”,最後選定城址,合理規劃,建造了闔閭大城。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城。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吳王闔閭信任。他忠心耿耿幫助吳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吳國國力達到了鼎盛之勢。吳王閹閭去世後,他繼續輔佐夫差即位,幫助吳國打敗越國。伍子胥分析吳越兩國由於自然條件的因素,二者只能存其一,所以他主張一定要滅掉越國。但是吳王夫差自矜功伐,聽信伯噽讒言,允許越國保全下來。並將伍子胥賜死。五月初五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投入大江。伍子胥死後三年,吳國被越所滅,夫差掩面自殺,吳國百姓更加懷念國之柱石伍子胥。千百年來江浙一帶相傳伍子胥死後忠魂不滅化為濤神,端午節即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

端午節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端午的鴨蛋教案
相關知識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簡單字少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大全
關於端午節手抄報資料以及精美圖片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_關於端午節手抄報的資料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及圖片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端午節手抄報資料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關於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慶祝端午節手抄報資料
獲獎的端午節手抄報資料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