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外國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國外的教育方式與我國的教育方式大不相同。那麼外國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呢?一起來看看,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國外十大教育兒童方式,希望可以幫到你!

  國外十大教育兒童方式

  1、美國教育部推廣培訓“父母輔導者”

  美國人十分重視人的獨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從嬰兒1歲半起就開始培養其自我服務技能。他們認為,自我服務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強嬰幼兒的獨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嬰幼兒和家長雙方受益。嬰幼兒的自我服務技能包括:繫鞋帶、穿衣服、扣鈕釦、拉開或拉上拉鍊、洗臉、刷牙、梳頭、吃飯、上廁所等等。

  2、英國社群兒童中心免費提供多樣服務

  英國政府很重視5歲以下孩子的,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務,出生到5歲,寶寶可以加入各個社群兒童中心的活動,媽媽也可以參加各種育兒的論壇和培訓,解決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問題,如果3歲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兒園,就要自己付費,一個月大約1000多英鎊。

  3、法國重視孩子的藝術教育

  法國家長認為藝術教育對孩子的未來非常重要。而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長就會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法國的早教課更像是藝術細胞的培養和激發課程。他們首先是尊重孩子,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孩子的感性認識。

  4、加拿大不提前教寫字和計數

  在加拿大,寶寶稍大一點時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課學習,而是參加那裡的美術、勞作、音樂以及唱遊等活動,而且與眾不同的是,這樣的早教學校不會設定寫字和計數等課程。加拿大的早教專家普遍認為,幼兒期是動作能力均衡發展的關鍵期,也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培養動手能力更為重要,若讓孩子過早認字、寫字和計數,會耗費幼兒的體力和腦力,延緩他們的動作發展。

  5、日本學會不給別人添麻煩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在日常生活中從家長到早教學校都會注意培養孩子的和自強精神。你會發現在日本,孩子上課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時候,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一個小揹包,裡面裝著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長和老師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導。

  6、德國讓孩子與大人爭辯

  德國人認為“兩代人之間的爭辯,對於下一代來說,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們就某件事與父母爭辯,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爭辯,孩子覺得父母講正義、講道理,他會打心眼裡更加愛你、依賴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過爭辯弄明白了,會心悅誠服地去做。你有難題,孩子參與爭辯,也能啟發你。

  7、猶太人讓孩子早知書本是甜的

  在每個猶太人的家裡,當小孩子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讓小孩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古時候猶太人的墓園常常就有本書,說是在夜深人靜時,死者會來看書。這種做法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即生命結束有時刻,求知卻無止境。

  8、丹麥教育從”人“出發

  丹麥人的思想比較“超前”,丹麥的孩子交給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績單”,上面沒有語文、數學、社會、自然的分數,也沒有老師的評語,更沒有排名。事實上,這份成績單是由孩子自己或寫或畫完成的,上面只有四個格子,分別是“最喜歡的事情”、“最討厭的事情”、“最擅長的事情”以及“最希望學習的事情”。

  丹麥兒童教育從“人”出發,每個階段都有清楚的重點。幼兒時期,重點在孩子適應能力和社群能力的培養;年紀稍長,重心逐漸轉移到,訓練孩子跨領域的知識運用,探索興趣,多元認識自己。到了年紀大一點的小學生,教育的重點則轉移到團隊合作和主動探索知識方面。

  9、韓國流行“自然育兒法”

  近年來,在韓國的父母中間, “Nature自然育兒法”開始受到重視,而且漸漸流行起來。“自然育兒法”的核心就是將孩子的生活、教育、遊戲等都儘可能迴歸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成長。 讓孩子從小單獨睡覺。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韓國人開始流行讓孩子單獨睡覺。漢城婦幼保健醫院的樸醫師說:“以往從嬰兒開始,我們就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身邊睡覺。這樣做,有的是圖餵奶方便;有的是不放心嬰兒自己睡覺,怕出什麼事;有的是怕孩子睡覺時因蹬被子著涼而生病;還有的是怕分床睡覺,和孩子少了那份親情。

  10、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

  教育上,芬蘭有些條件較不少國家略勝一籌。芬蘭移民人口很少,不必多費人力物力照顧移民的語言及文化適應問題。芬蘭國民的文化水平也高:他們曾被瑞典和俄國統治了幾個世紀,其間學習本國語文成為民族主義象徵,大家都以本國語文自豪。

  不過,1970年之前,芬蘭學校還稱不上是教育的典範。和許多國家一樣,芬蘭學生10歲時,學校就按考試成績分班,一種是普通班,一種是職業教育班。分班決定了學童的未來,因為轉班幾乎是不可能。有論者說,芬蘭要在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體系中立足,就必須徹底檢討教育制度。國家教育委員會高階顧問李奧•柏金表示:“今天的社會以知識為基礎。國民必須有良好的教育程度,工作上才可與時並進。”

  外國教育孩子的建議

  外出

  日本孩子身體素質好於中國孩子是不爭的事實,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育兒方式。在日本,月子裡的嬰兒雖然也受到大人的精心呵護,但正如日本產婦不怎麼坐月子一樣,嬰兒也早早就被抱出門,晒晒太陽吹吹風。

  在孩子出生一週後,母子出院,就意味著他們可以開始出門晒太陽了。尤其是出黃疸的孩子,醫生更是會特別關照,每天要抱他們出去晒太陽。當然,一開始晒太陽時間不能長,從15分鐘起慢慢增加,而且,家長會選擇一天中氣候最好的時間段。不過,再好的時間段,也免不了有微風吹拂,但日本的家長似乎並不在意這一點,因為照日本人的說法,新生嬰兒在半歲以內,體內帶有母體的免疫力,不是那麼容易感冒的。只有到了半歲以後,身上攜帶的母體免疫力消失了,才開始動不動感冒發燒。因此,更應趁母體免疫力尚存時,早早帶嬰兒出門,讓他們習慣室外的空氣。

  在美國的公園或大街上,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更有甚者,美國家長會帶著出生後不久的寶寶去餐廳吃飯或是和朋友在咖啡廳聊天。一方面,這能讓家長有更多的娛樂時間,更重要的是,他們覺得,經常出去會帶給寶寶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孩子慢慢習慣外面的世界,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早期教育。

  餵養

  日本講究給孩子餵母乳,但由於一些寶寶還沒到斷奶期,媽媽就要上班,所以只能提前擠出奶放到冰箱冷藏,到時間了再拿出來熱一熱喂。可多數時候,剛熱的奶太燙沒法喝,放時間稍長又變涼了。這種情況下,日本人也是照喂不誤,寧可涼點。

  相對來說,美國家長的做法會更簡單一點。在美國,大多數母親也會用母乳餵養寶寶,但對於某些沒有條件母乳餵養的,家長會用專門的嬰兒水直接衝調奶粉,而奶的溫度,經常就是常溫下不加熱的,孩子照樣喝得健健康康。

  穿著

  在穿衣上,可能最能體現出日本與中國的不同。日本小孩從上幼兒園起,一年四季都穿著短袖。而未滿月的嬰兒,身上衣服比大人少一件——這是日本任何育兒書上都寫著的。理由是,嬰兒新陳代謝極旺盛,所以一定要比大人穿得少。此外,日本新生嬰兒都不穿襪子,即使在冬天,衣服也只是兩件絨布的。他們認為,這樣才能鍛煉出孩子的好體質。

  其實,孩子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嬌嫩,日本、美國孩子的皮實就是證明。

  外國教育孩子的故事

  故事一:自己的事自己做

  每天早上,託比醒來後,蘇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地忙去了。託比會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麵包片。吃飽後,他回自己的房間,在衣櫃裡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畢竟託比只有3歲,還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有一次託比又把褲子穿反了,我趕緊上前想幫他換,卻被蘇珊制止了。她說,如果他覺得不舒服,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如果他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那一整天,託比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蘇姍像沒看見一樣。

  又一次,託比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多大會就氣喘吁吁地跑回家,對蘇珊說:“媽媽,露西說我的褲子穿反了,真的嗎?”露西是鄰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歲。蘇姍笑著說:“是的,你要不要換回來?”託比點點頭,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重新穿上了。從那以後,託比再也沒穿反過褲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孫女五六歲時不會用筷子,上小學時不會繫鞋帶。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個週末都要帶回家一大堆髒衣服呢。

  故事二:不吃飯就餓著

  一天中午,託比鬧情緒,不肯吃飯。蘇珊說了他幾句,憤怒地小託比一把將盤子推到了地上,盤子裡的食物灑了一地。蘇姍看著託比,認真地說:“看來你確實不想吃飯!記住,從現在到明天早上,你什麼都不能吃。”託比點點頭,堅定地回答:“Yes!”我在心裡暗笑,這母子倆,還都挺倔!

  下午,蘇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國菜。我心領神會,託比特別愛吃中國菜,一定是蘇珊覺得託比中午沒好好吃飯,想讓他晚上多吃點兒。

  那天晚上我施展廚藝,做了託比最愛吃的糖醋里脊、油悶大蝦,還用義大利麵做了中國式的涼麵。託比最喜歡吃那種涼麵,小小的人可以吃滿滿一大盤。

  開始吃晚飯了,託比歡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蘇珊卻走過來,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說:“我們已經約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飯,你自己也答應了的。”託比看著面容嚴肅的媽媽,“哇”地一聲在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餓,我要吃飯。”“不行,說過的話要算數。”蘇珊毫不心軟。

  我心疼了,想替託比求情,說點好話,卻見兒子對我使眼色。想起我剛到美國時,兒子就跟我說,在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時,別人千萬不要插手,即使是長輩也不例外。無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頓飯,從始至終,可憐的小託比一直坐在玩具車裡,眼巴巴地看著我們三個大人狼吞虎嚥。我這才明白蘇珊讓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我相信,下一次,託比想發脾氣扔飯碗時,一定會想起自己餓著肚子看爸爸媽媽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經歷。餓著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況且還是面對自己最喜愛的食物。

  臨睡前,我和蘇珊一起去向託比道晚安。託比小心翼翼地問:“媽媽,我很餓,現在我能吃中國面嗎?”蘇珊微笑著搖搖頭,堅決地說:“不!”託比嘆了口氣,又問:“那等我睡完覺睜開眼睛時,可以吃嗎?”“當然可以。”蘇珊溫柔地回答。託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況下,託比吃飯都很積極,他不想因為“罷吃”而錯過食物,再受餓肚子的苦。每當看到託比埋頭大口大口地吃飯,嘴上臉上粘的都是食物時,我就想起外孫女。她像託比這麼大時,為了哄她吃飯,幾個大人端著飯碗跟在她屁股後面跑,她還不買賬,還要談條件:吃完這碗買一個玩具,再吃一碗買一個玩具……

  故事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有一天,我們帶託比去公園玩。很快,託比就和兩個女孩兒玩起了廚房遊戲。塑料小鍋、小鏟子、小盤子、小碗擺了一地。忽然,淘氣的託比拿起小鍋,使勁在一個女孩兒頭上敲了一下,女孩兒愣了一下,放聲大哭。另一個女孩兒年紀更小一些,見些情形,也被嚇得大哭起來。大概託比沒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蘇珊走上前,開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她一聲不吭,拿起小鍋,使勁敲到託比的頭上,託比沒防備,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來。蘇珊問託比:“疼嗎?下次還這樣嗎?”託比一邊哭,一邊拼命搖頭。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會這麼做了。

1.英國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怎麼樣的

2.奧巴馬教育孩子的方式

3.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4.教育孩子簡單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5.家長教育孩子的成功方法是什麼

看外國人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軍人家庭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相關知識
看看外國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看外國人怎麼教育孩子方法有哪些
德國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美國家庭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英國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法國家長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父母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軍人家庭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父母在家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優秀家長是怎麼教育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