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小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近年來,隨著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發展,很多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問題,據調查,就目前為止,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的大學生已超過總大學生數的16%,這些問題可能會直接影響著大學生們以後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意義

  【摘要】隨著社會壓力與就業形勢的不斷變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關注焦點。積極心理學的快速發展使得積極情緒與大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受到很多學者的關注。積極情緒的產生與人的心理活動密切相關,是人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後而產生的心理上的愉悅之情。心理學者針對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心理特點對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本文對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意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積極情緒;大學生;心理健康;意義

  1.引言

  積極情緒是指與個體需求的滿足相聯絡、伴隨愉悅主觀體驗的情緒,積極情緒可以拓展大學生的個體瞬間思維活動序列,幫助大學生建設持久的個體資源,有利於大學生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心理彈性,使大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提高其應對不利狀況和負面情緒的技能。隨著我國心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積極情緒與大學生的活動密切相關,當大學生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就會出現積極地情緒,反之,就會出現消極的情緒。人的積極情緒主要包括高興、興奮、喜悅、滿足等。根據心理學的研究顯示,積極情緒與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密切相關,尤其是對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心理健康,避免其心理出現問題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積極情緒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

  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心理學對積極情緒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的也更加透徹,積極情緒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提高大學生的自尊自立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就業壓力。隨著我國社會體制的不斷改革,市場經濟在快速發展,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日益嚴峻,競爭壓力逐漸增大。在全球並不樂觀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這嚴重製約著大學生身心的發展,在大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積極情緒的調節作用,增強大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從而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3.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3.1積極情緒對大學生智力發展的促進作用

  積極地心理情緒能夠增強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負壓能力,對大學生的智力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學生剛剛走出高中的校門,面對大學裡新鮮的事物和全新的環境,難免會感覺到一定的壓力。積極情緒能夠增強大學生的抗壓能力,拓展其知行能力,增強大學生的個人能力。積極情緒能夠幫助大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慣性,使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降低大學生在知識學習與知識記憶過程中的出錯機率。

  3.2積極情緒有利於大學生負面情緒的消除

  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學生在大學裡要懂得為人處世,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關係。隨著人類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大學生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強,社會各界以及家長對大學生的期望在不斷上升,此外,大學的課程也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這些壓力不斷聚集,導致大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學生長期被消極情緒所圍繞,久而久之就會產生煩躁、鬱悶的情緒,不僅不利於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工作和學習,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學生日後在工作中的表現。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是一種相對的情緒,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能夠幫助大學生釋放心中的壓抑情緒,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3.3積極情緒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幸福感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活中的不確定性也在逐漸提高,當代人一直處於不斷變遷的過程,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隨時面臨著環境變化的可能性,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積極情緒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學習適應能力,使大學生以積極地心態來面對周圍環境的變化,積極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發展。隨著大學生適應能力的提高,學生會以積極地態度面對生活,其幸福感也就隨之提高。

  4.發揮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心理促進作用的途徑

  4.1豐富教學模式

  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不能僅僅侷限在設定心理專業課程的形式,要通過豐富的形式誘發學生積極情緒的產生。教師應該將積極情緒的培養與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密切的結合起來。比如,在高校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名人事蹟講述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思想政治課上,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4.2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作用

  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心理教育活動中,教師要與學生積極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切實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面對任何突發狀況都要進行及時有效地調節,時刻向學生傳遞積極地情緒;第二,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在師生交流過程中要時刻保持積極情緒,並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第三,教師要尊重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對待學生,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結論

  大學生這一群體心理髮展還未成熟,對自我的認知狀態有一定差異,很可能不能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處於矛盾狀態也就導致不能合理的對他人、環境有所認識,也就導致人際關係糟糕,不知如何處理。所以,在大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豐富心理教育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培養積極情緒,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提高其幸福感,使學生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羅軍,王燕菲,禹玉蘭.積極情緒體驗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醫學研究與教育,2012年5期.

  [2]張晨亮.心理健康對大學生積極情緒和個人資源的影響分析.新校園學習,2013年1期.

  [3]王振巨集,王永,王克靜,呂薇.積極情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10年09期.

  範文二:大學生心理健康體育文化論文

  一、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

  受複雜的社會環境、緊張的人際關係、激烈的競爭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從大學體育活動中的表現來看,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畏難及自卑心理。部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對學習的競爭感到焦慮不安,對自己缺乏自信,缺乏獨立性及對社會和集體環境的適應能力,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稍不如意就悲觀失望,甚至表現出偏激、狹隘、自私的個性特徵。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嚴重製約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例如有的學生身體素質差,他們在體育練習中因怕做不好動作被別的同學譏笑而產生對運動的恐懼感,導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棄,從而造成較重的心理負擔。二是自負及自私心理。例如一些學生虛榮心強,愛出風頭,喜歡在課堂上引起教師和其他學生的注意,愛表現自己,遇到一些自己力不從心的動作時,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逞強硬撐,結果失敗,久而久之就會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等等。

  二、當前大學體育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的主要問題

  客觀地說,當前中國教育界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中也一貫在倡導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大學體育工作者思想上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較之過去有了很大的改觀,然而,由於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和體育戰略上某些偏差的影響,當前大學體育教學中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個方面:

  一教師示範作用發揮不足

  體育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對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作用至關重要,心理健康的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能始終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他們能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發展特點富有創造性地安排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營造課堂氣氛,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促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學習心境,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取得良好的示範效果。然而有的大學體育教師儘管在專業技能方面無可挑剔,卻因認為教師職業的社會地位不高、自身職業生涯發展受限等諸多因素,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例如有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及訓練活動中,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成績差的學生態度冷淡等,致使一些學生的心理受到傷害。再如一些體育教師教學方法簡單粗暴,對體育活動中違反紀律乃至動作不規範的學生使用過激的語言,對學生的教育敷衍了事,無視學生的主動性,甚至思想狹隘,斤斤計較,胸無大志,遇困難退縮,見榮譽就爭。面對這樣的教師,學生們也會去爭名奪利,忘記了做人的坦誠。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生對投入體育活動的興趣,也必然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

  大學時期是人一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影響學生的終生髮展。大學生心理髮展迅速,正處於心理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成人感、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即將到來的就業競爭等又會給他們帶來許多困惑不安、心理問題。由於有的問題具有不可彌補性,而預防勝於治療,因而在大學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僧身心成長和發展所必需的。體育課程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較之其他學科,有著其獨特的優勢,因為體育運動具有特殊的心理調節作用,它能使人們通過運動舒緩壓力、融入群體、增強團隊協作等作用。體育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在對學生進行身體鍛鍊的同時,應特別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體育教育活動中去,從而增強學生自我調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際交往適應能力,克服消極心理障礙,促進身體健康和與心理健康協調發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陳舊

  心理健康不是孤立的,應該貫穿於體育課程的始終。要實現體育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不光需要通過專門的心理健康教學內容,如藉助下雨天不能實施戶外體育訓練的時機在室內講解心理健康的有關內容,或指導學生閱讀體育教科書中心理健康的內容,更重要的是需要通過體育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指導,使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習和身體鍛鍊的過程中來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即通過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學會通過體育活動和心理學方法調節情緒等。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許多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孤立起來,由於在運動技能教學中缺少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設計,而把心理健康教育僅侷限於專門課程的傳授,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與運動技能教學訓練相脫節的誤區。簡而言之,就是沒有做到育體與育心的緊密結合。

  三、大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關注,就學校教育而言,各門課程均有著自身的任務及優勢。大學體育教學要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更好地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使他們擁有健康體魄、健全心理和完善人格,以更好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的需要。

  一堅持率先垂範,用教師良好心理品質引導學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的示範引導作用,在學生各方面發展中都至關重要。課堂心理環境主要是教師行為的產物,教師心理健康、情緒穩定,在教學中能使學生在一種心情平靜、愉快而活潑的氣氛中學習;相反,教師情緒的失控,往往會導致師生關係冷漠和教學氣氛的緊張。心理健康的體育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心理修養和師德修養,有較強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個性品質,能真誠地接納學生,理解與尊重學生,創設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環境。因此,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美化課堂心理環境,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前提。因此,體育教師尤其要加強自身修養,堅持用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質引導學生。新型的體育教師應更新觀念和認識,在確保自身身心健康的同時也要加強心理健康、衛生保健等方面的學習和研究,在教學中進行各種積極嘗試,提高體育教學的科學化水平,以健康的身心和豐富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緩解心理壓力。

  二注重環境薰陶,用良好的體育教學情景感染學生

  體育課的環境,包括場地器材等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兩個方面。一方面,要設計科學合理有效的場地與器材。體育課大多在室外進行,複雜多變的環境,會給學生上體育課帶來一定的干擾。所以應在課前畫好場地,放好教學器具、器材,使之整潔、美觀、富有吸引力,讓學生一到場地就有歸宿感,就感到心情舒暢,愉快有趣,渴望快點上課。因此,設計科學合理有效的場地器材很有必要。另一方面,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優化體育課堂心理環境的核心。教學中的人際關係既包括師生關係,也包括學生之間的關係。在良好的人際關係背景下,師生之間的關係所帶來的是積極互動的情感,合作支援的態度和良好的情緒氣氛,都將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由於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與活動要遠遠多於其它課堂教學,也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三精選教學內容,用優化的體育活動促進學生

  大學體育教育目標,主要是通過包括體育課堂教學及各類競技比賽在內的一系列體育活動來實現。一方面,要著力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教材要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照顧他們體育興趣,滿足現實的體育需要。儘可能擴大選取範圍,特別是遊戲性教材內容。如利用遊戲,培養學生的健康心態。遊戲是學生喜愛的活動專案,通過遊戲,學生的思想、智力、意志、體力得到鍛鍊提高,特別是對那些有自卑感、較孤僻的學生,多讓他們參加集體性的遊戲活動,因為在遊戲中,讓學生分成幾小組,每一組的學生為了在集體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就會互相督促,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形成好的群體力量,同組的同學就會互相吶喊助威,從而促使學生間進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形成情感互動,行為互動,克服了一些不良的個性品質,使情感得到昇華,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個性發展。與此同時,要優化競技體育教學內容。由於競技體育內容大多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技術的結構比較複雜,學生很難掌握,且易發生運動損傷,造成很多學生對此望而生畏。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減少競技體育的內容,降低動作技術難度,突出體育課程健身與娛樂的功能。內容要少而精,易於掌握,易於開展,利於終身鍛鍊,並且效果明顯,使更多的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最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達到鍛鍊身體、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堅持實踐為主,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指引學生

  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通過專門的理論課,更要堅持以實踐為主,即通過體育教學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自尊和自信水平,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因此,體育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豐富體育活動形式,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首先,要加強激勵表揚。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體驗到快樂,這對於具有強迫症和抑鬱症的學生,能夠起到較好的緩解與調節作用,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適當,教學的內容與形式,要充分考慮到個體的差異,定出不同的期望目標,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應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運動專案,或讓學生自己選擇,使每個學生的興趣、特長都能得以發揮,在各自擅長的專案中找到運動的樂趣、展示自己的才能。其次,要加強師生互動交流。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創造融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學生有了逆反心理,教師要主動與之溝通,進行疏導。營造一個融洽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教學氛圍,對學生的不良心理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體育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運動技術水平以及身體素質狀況,做到心中有數,並因人而異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第三,加強心理誘導。心理研究表明,當自己的能力適應任務挑戰時,學生就會產生愉快。在體育教學中要善於利用任務進行誘導,循序漸進,使其懂得只要主觀努力,方法得當,就能將自己的潛能挖掘出來。揚長避短,逐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第四,加強教師示範感染。對於某些技術動作,儘管教師做了技術示範,可是有的學生不相信自己也能完成這些技術動作。這時候,教師除啟發、鼓勵學生的信心外,還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去帶頭練習,當他們成功的完成這些技術動作時,能很快的消除這部分學生的心理顧慮,增強其完成動作技術的自信心。最後,要引導學生正確自我暗示。教師要想學生傳授有關的運動心理學知識,並結合練習進行心理訓練。培養學生具有在面臨某種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進行積極的有效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的能力,從而逐步消除其不良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五鞏固課堂成果,用豐富的體育課外活動發展學生

  課外活動有著趣味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學生容易接受,願意積極參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參加課外活動同時,它不受課堂教學中的時間、空間、形式上的極限,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深刻,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教學活動由課內向課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統一課業向自主選擇課業轉變。學生儘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能力,選擇活動內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過程中完成某種“練習”,使大量無效流逝的間隙時間變得充實有意義,使玩所涉及的人、物、事變成促進自我素質提高和能力發展的活教材,把自己置身於社會大課堂中接受錘鍊,使身心健康成長在課外活動時間。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承受較大的生理及心理負荷,人際交往頻繁,使學生在生理健康得到提高的同時,也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未來社會將是一個既互相競爭又越來越相互依賴的複雜多變的世界,大學生作為未來世界的建設者,必須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積極樂觀、奮發進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質。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陣地,體育教師應該在加強學生體育知識和技能教育的同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課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指導的論文
體育運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論文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論文
淺析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意識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意識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