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竹怎麼養殖棕竹的繁殖方式
棕竹又稱觀音竹、筋頭竹、棕櫚竹、矮棕竹,為棕櫚科棕竹屬常綠觀葉植物,家養棕竹需要注意什麼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棕竹的養殖方法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棕竹的養殖方法
水培方法
棕櫚科棕竹屬,又名觀音竹。原產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地。
特徵
常綠叢生灌木。莖圓柱形,不分枝,有節如竹,上具褐色粗纖維質葉鞘,如棕狀。葉集生莖頂,革質,濃綠而具有光澤,掌狀深裂,裂片4~10枝。雌雄異株。
習性
喜溫暖陰溼及通風良好的環境。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0度, 冬季應該保持在4度以上,能耐短期0度左右的低溫。
繁殖
一般分株結合翻盆進行,選擇叢大株密的植株,先將植株從盆中托出,接著用利刀將株叢分成若干叢,分切時要儘量少切根系,並分出的植株保持一定的株形,然後重新上盆,澆透水後置於半陰溼潤的場所,並經常向葉面噴水,待恢復生長後便可轉入正常的養護。
種在秋季種子成熟後隨採隨播於盆中,冬季移入溫室,第二年春天出苗。
水培養護要點
1:耐陰但光照過弱時易產生黃葉,通風不良時孳生寄生蟲。
2:生長期應經常向葉面噴灑水分
水培材料的取得方法
宜盆栽洗根。棕竹的根系質地比較堅硬,水培後不易爛根,但萌生新根較慢,越需要一個半月。
棕竹的形態特徵
棕竹為叢生灌木,莖幹直立,高1-3米。莖纖細如手指,不分枝,有葉節,包以有褐色網狀纖維的葉鞘。葉集生莖頂,掌狀,深裂幾達基部,有裂片3-12枚,長20-25釐米、寬1-2釐米;葉柄細長,約8-20釐米。肉穗花序腋生,花小,淡黃色,極多,單性,雌雄異株。
棕竹漿果球形,種子球形。棕竹原產我國廣東、雲南等地,日本也有。同屬植物約有20種以上,主要分佈於東南亞。它常繁生山坡、溝旁陰蔽潮溼的灌木叢中,栽培的有大葉、中葉和細葉棕竹之分,另外還有花葉棕竹。棕竹喜溫暖潮溼、半陰及通風良好的環境,畏烈日,稍耐寒可耐0℃左右低溫。
棕竹花期4-5月。
棕竹的生態習性
棕竹喜溫暖溼潤及通風良好的半陰環境,不耐積水,極耐陰,夏季炎熱光照強時,應適當遮蔭。適宜溫度10~30℃,氣溫高於34攝氏度時,葉片常會焦邊,生長停滯,越冬溫度不低於5℃。
棕竹株形小,生長緩慢,對水肥要求不十分嚴格。要求疏鬆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鹽鹼,要求較高的土壤溼度和空氣溫度。
觀賞期: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
作用功效:鎮痛,止血主治:用於各種外傷疼痛。用鼻衄、咯血、產後出血過多等性味歸經:淡、平。入肝、腎二經。
棕竹的病害防治
棕竹腐芽病
主要危害幼芽和嫩,在開始發病時,未展開的葉片先行枯萎,呈褐色,後下垂。病菌從嫩葉基部擴大到芽的幼嫩組織,造成幼芽枯死腐爛,植株停止生長,嚴重時全株死亡。中央未展開的嫩葉基部變褐腐爛,散發出臭味。該病還危害散尾葵、魚尾葵、大王椰子、假檳榔、椰子等棕櫚科植株,為危害棕櫚科植株最嚴重的病害。
該病菌以卵孢子在感病芽葉及根部,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借雨水或灌溉用水及淋水濺射傳播。多雨季節及雨多日,氣溫20℃至25℃,相對溼度在90%以上,溼氣滯留時間長時易發病。
防治方法
平時應加強通風透光,嚴防溼氣長時間滯留葉面。發現少量病葉及時從莖杆基部剪去燒燬。如果在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加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80%的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1∶1∶100的波爾多液,輪流噴灑心葉及全株,每10天一次,連續3次至4次,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常見有葉斑病、葉枯病和霜黴病危害,可選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一800倍液或用1%波爾多液噴灑防治。蟲害主要有介殼蟲,可用80%的敵敵畏乳劑1000-1500倍液或用4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殺。
棕竹的繁殖方式
棕竹可用播種和分株繁殖,家庭種植多以分株繁殖為主。
播種
以疏鬆透水土壤為基質,一般用腐葉土與河沙等混合。種子播種前可用溫湯浸種***30-35℃溫水浸兩天***處理,種子開始萌動時再行播種。因其發芽一般不整齊,故播種後覆土宜稍深。一般播後1-2個月即可發芽,其發芽率可達80%左右。當幼苗子葉長達8-10釐米時即可進行移栽。值得注意的是,移栽時須3-5株種植一叢,以利成活和生長。
分株繁殖
一般常在春季結合換盆時進行,將原來萌櫱多的植叢用利刀分切數叢,分切時儘量少傷根,不傷芽,使每株叢含8-10株以上,否則生長緩慢,觀賞效果差。分株上盆後置於半陰處,保持溼潤,並經常向葉面噴水,以免葉片枯黃。待萌發新枝後再移至向陽處養護,然後進行正常管理。
棕竹的繁殖方式
毛鵑的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