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飼養技術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近幾十年我國每年都有***出口,遠銷港、澳、臺、東南亞等地區和國家。目前人工養殖穿山甲已獲得成功,養殖穿山甲投資較少,但獲利豐厚,而且能為國家換取大量外匯,是一項很有發展前途的養殖業。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生物學特性

  穿山甲屬哺乳綱,麟甲目,穿山甲科。除腹部及四肢兩側外,全身覆蓋著瓦狀角質鱗片,背部隆起,尾巴短而粗,頭小嘴尖,無牙齒,舌頭細長而柔軟,善於伸縮,表面佈滿帶有腥味的粘液,常伸入洞內舐食白蟻。四肢粗短,足有5趾,爪堅硬銳利,挖土時前爪挖土,後肢把挖鬆的泥土向後推出,以覆蓋腳印。

  穿山甲生活在丘陵及山地的樹林,灌木叢中,若遇敵害,身體蜷縮成團。行走過的草叢都被壓向前傾,並帶有泥土。特別擅長捕食白蟻,能通過嗅覺發現100m遠的白蟻巢。它在蟻巢前躺下作假死狀,舌頭上分泌腥味粘液,將白蟻引誘入全身鱗片,然後跳入水中將水中浮起的白蟻吞食。

  2 交配與繁殖

  穿山甲一年四季均可繁殖,春、夏季為繁殖盛期,交配3個月~4 個月後產仔。一年最少2胎,每胎1只~2只。初生仔無鱗,色白,以母乳為營養。到1月齡時,幼仔的鱗片逐漸角質化變為黑褐色。體重約200g。2 月齡時,幼仔隨母外出覓食。6月齡,體重達2kg時可獨立生活。

  3 飼養管理

  3.1 飼養場地建設

  選擇潮溼、陰涼、背風、無沙石土層的地方建場,先將表面的土壤挖出,直到硬底為止。然後用生石灰、粗砂、打成混合泥土,晒乾後用水泥和洗過的細河沙澆築成光滑的水泥土地板,然後用磚塊在築好的水泥地板四周砌起高1.5m以上的圍牆,四周用水泥抹面,使其表面光滑,以免逃逸。最後將表土放回場內,堆成假山,山上栽樹木、葡萄和雜草。新建場地樹木和雜草未成蔭時,應在假山上搭涼棚,其枝葉不能伸出牆外或靠近牆壁。牆內的假山不能超過1.5m高,應離圍牆1m以上。假山旁建1個小池,供穿山甲喝水及游泳。假山上放置牛糞和腥味食餌誘引螞蟻等蟲類。場地大小以飼養量而定,每10m2不宜超過2對。

  3.2 種苗來源

  除向養殖戶訂購外,也可從野外捕捉,方法有兩種:

  3.2.1 早上在陰涼潮溼的樹林叢中及有螞蟻出入的地方尋找穿山甲的行蹤,一旦發現,只要抓一把泥沙打到它的周圍及身上,就能使它受驚而蜷作一團,隨手可捕。

  3.2.2 如發現草叢或樹木都被壓向前傾,並且粘有泥土,地面留下爪足趾印,順路而行即可找到它的洞穴。洞口見有一大堆新鮮泥土,就表明穿山甲還在洞內。由洞口直進1m後便轉彎伸延。挖掘此洞便可一舉捕獲。

  3.3 飼養管理

  勤餵養,勤觀察,每天把水池內的水裝滿,將食物投放在涼棚上或假山上,待穿山甲夜間食用。也可在場內假山上埋一些易腐爛的腥味東西,誘引螞蟻等昆蟲,或在場內安裝夜光燈,晚間招來飛蛾等昆蟲供穿山甲食用,還可以人工育蟲餵養穿山甲,方法如下:

  ①在場內假山上挖寬40cm 、深50cm的壕溝,長度不限,壕溝內放入松針葉和落地的樹葉,覆蓋2cm厚的的碎土,然後淋洗米水、泔水或剩粥等,以後每天淋水一次保持溼潤。10天后,螞蟻***特別是白蟻***便聚集到壕溝裡。扒開一段壕溝喂1次,喂完後重新蓋好,可連續育蟲3次~4次。

  ②把稻草切成1cm~2cm長,煮1h~2h 後埋入20cm深的土坑內,蓋上5cm厚的汙泥,糊好封嚴。每天在土堆上淋1 次洗米水。10d-15d開始生蟲,開坑讓穿山甲吃完後,再照樣封好,澆水,可連續育蟲4次~5次。

  ③把晒乾的牛糞拌上5%的米糠和爛塘泥,堆成小堆,3d-5d可生出小蟲。蟲被吃完後照樣堆好,可重複5次~6次。

  ④將新鮮雞糞與5%的米糠或麥麩拌勻放在蒼蠅較多的屋角地板上,平鋪10cm~15cm厚。1周後就長出大量蠅蛆。收集飼餵後,仍舊攤平,淋少量的粥或米湯,可重複6次~7次。

  ⑤用雞毛、酒糟、垃圾等加水混合拌成半糊狀堆漚,用爛泥蓋好。10天后就長出小蟲。雞毛、酒糟越多生蟲越快。

  4.疾病防治

  穿山甲患病較少。新捕的穿山甲會因為拒食而餓死。或勉強採食不適的人工飼料而患胃腸疾病。還有一些因不適應地面溫度變化而患肺炎。如遇穿山甲拒食,應灌喂混合飼料,配方是:水解蛋白質1.5g、葡萄糖3g、複合維生素B2.5g、加水7ml~8ml,溶解備用。以上是體重2.5kg的穿山甲1天的灌食量,經2周~3周灌食後,再在魚糜或蚯蚓中逐漸加入永久性飼料。配方為:蠶蛹粉50%、熟雞蛋5%、奶粉5%、乾酵母10%、表層土壤25%、幹槐葉粉5%、多種維生素0.02%、生長素0.05%等,研成粉末拌勻,喂時加水40%~50%,喂量由少到多,保證飲水供應。對患胃腸病、肺炎的穿山甲分別進行對症治療。

  5 加工

  將捕獲的穿山甲殺死,割下整張甲殼置沸水中燙煮,取下鱗甲洗淨晒乾,另將砂子置鍋內炒熱,加以甲片炒至鼓起黃色泡時取出,篩去砂子即可。

  穿山甲的生活習性

  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般多棲息于山麓、丘陵或灌叢雜樹林、小石混雜泥地等較潮溼的地方。挖洞居住,多築洞於泥土地帶。洞道較長,末端有巢。白晝常匿居洞中,並用泥土堵塞。晚間多出外覓食,行動活躍,能爬樹。遇敵或受驚時常蜷成球狀。其主要食物為白蟻,此外也食蟻及其幼蟲、蜜蜂、胡蜂和其它昆蟲幼蟲等。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

  穿山甲在我國僅有一屬,分佈於海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我國鄰近之越南、緬甸、印度、尼泊爾等地亦有。

  穿山甲多在山麓地帶的草叢中或丘陵雜灌叢較潮溼的地方挖穴而居。晝伏夜出,遇敵時則蜷縮成球狀,堅硬的硬殼令猛獸難以咬碎或下嚥,穿山甲的外殼是由被稱作角蛋白的有機骨骼結構組成,它大約佔穿山甲總體重的20%。當獅子等大型食肉動物試圖去咬縮成一團的穿山甲時,穿山甲也會利用肌肉讓鱗片進行切割運動,割破敵人的嘴巴,試圖吃掉穿山甲的動物會被割成重傷。舌細長,能伸縮,帶有粘性唾液,覓食時,以靈敏的嗅覺尋找蟻穴,用強健的前肢爪掘開蟻洞,將鼻吻深入洞裡,用長舌舐食之。外出時,幼獸伏於母獸背尾部。以螞蟻和白蟻為食,也食昆蟲的幼蟲等。發情期為4~5月份,12月至翌年的1月產仔,每年1胎,每胎1~2仔。

  穿山甲的食量很大,一隻成年穿山甲的胃,最多可以容納500克白蟻。據科學家觀察,在250畝林地中,只要有一隻成年穿山甲,白蟻就不會對森林造成危害,可見穿山甲在保護森林、堤壩,維護生態平衡、人類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2]

  穿山甲平時獨居於洞穴之中,只有繁殖期才成對生活。與洞穴生活相適應,穿山甲有愛清潔的習性,每次大便前,先在洞口的外邊1—2米的地方用前爪挖一個5—10釐米深的坑,將糞便排入坑中以後,再用鬆土覆蓋。洞穴的結構也很有講究,常常隨著季節和食物的變化而不同,一般有兩種主要形式:

  一種是夏天住的,叫做夏洞,建在通風涼爽,地勢較高的山坡上,以免灌進雨水,洞內隧道較短,大約為30釐米左右,裡面結構比較簡單;另一種是冬天住的,叫做冬洞,築於背風向陽,地勢較低的地方,距地面垂直高度有4米多,洞內結構比較複雜,隧道彎彎曲曲,形似葫蘆,每隔一段距離還有一道用土堆起的土牆,長度可達10餘米,還經過二、三個白蟻的巢,成為其冬季的“糧倉”,洞的盡頭有一個較為寬敞的凹穴,裡面鋪墊著細軟的雜草,用以保暖,是其越冬期的“臥室”,也用作“育嬰室”。

  穿山甲是胎生動物,其發情交配時間以4~5月為主,發情期雌雄同居,交配後便分開,分娩期為12月至翌年1月。妊娠期5~6個月左右,雄性穿山甲發情持續時間較長,雄性發情期一直髮情,不呈現週期性;雌性發情期有2~5個發情周期,發情周期12~25天。雌性受孕後不再發情。雄性發情期到處尋找雌性,發情交配期雌雄同居,交配後分開。穿山甲每年1胎,在人工飼養條件下,2年時間可產3胎。初生仔穿山甲體重為90~130克,閉眼,無鱗,色淺白色,半月齡開眼;1個月以後增重200~500克,鱗片漸次角化,多為黑褐色;2個月後可隨母穿山甲外出覓食;6個月仔獸體重可達1500~2000克,可離開母獸獨立生活。

刺蝟如何飼養
雛鴨飼養技術
相關知識
穿山甲飼養技術
穿山甲飼養的方法
山區土雞放牧飼養技術
山地土雞的飼養技術有什麼
豬的飼養技術和飼養場所建設方法
羊科學飼養技術
羊高效飼養技術
羊的飼養技術視訊
羊的飼養技術
春季黃鱔飼養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