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冊語文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李白的一首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那麼,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該如何準備好教案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誦讀、討論全詩,重點鑑賞詩歌中的景物。
3.情感目標: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等豐富而複雜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講解第三段夢境的內涵,進而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難點:認知詩歌中景與情的關係,理解詩人複雜的思想情感。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通過學生在初中時學過的詩歌,引入到本課。***讓學生在溫故中知新***
二.解題——夢遊天姥吟留別
三、寫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大濟蒼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寶元年,朋友道士吳筠推薦李白,玄宗於是把他召到長安。李白本想借此機會有所作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詞臣,並不重用。又受權貴排擠,連玄宗也對他不滿,天寶三年,李白被賜金放還。
四.朗讀感知
聽配樂朗讀,注意字音、語調、節奏。***教師強調要點——範讀——學生朗讀***
五.整體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問題***
***一***賞析第一部分:入夢緣由
1.詩歌寫“夢遊天姥”,但一開頭卻寫“瀛洲”而不是寫“天姥”,為什麼這麼寫?
明確:詩中寫“瀛洲”用了“信”字,寫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麼意思?是“確實”之意。“或”是“或許”之意。這就是說在人們的口中,一個是海外仙山,虛無縹緲,一個是真實存在,可以看見。把天姥山和仙山並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祕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難覓的,而天姥山是可尋的,接下來自然而然過渡到遊天姥山,為下文做了鋪墊。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個什麼樣子呢?我們一起讀一下對天姥山的描寫。從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麼特點,運用了什麼樣的表現手法?
明確:突出了山勢的高峻。“天姥連天向天橫”,直接描寫,其餘幾句通過五嶽、赤城、天台的的對照,運用了誇張、襯托的手法。
3.小結:事實上,天姥山只是浙東一處靈秀之地,與天台山並峙,較五嶽卻是小巫見大巫了。這裡運用誇張和襯托手法,給我們營造了一個神奇的氛圍,將我們一步一步的引向了夢的境界。
***二***賞析第二部分:夢遊天姥
1. 開始“夢遊”了,詩人先到了哪裡?
明確:剡溪。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們用“入山”***板書***兩個字來概括。
2.此時作者是什麼樣的心情?入山時的景物有什麼特點?
明確:“飛”字表現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淥水生輝,清猿啼鳴,寫出了環境的清幽、寧靜***板書***。
3.“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詩人開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來讀一下***詩人在這裡都寫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關鍵詞討論***
明確:青雲、海日、天雞,山勢高聳,早晨光線明麗;暝、熊咆、龍吟、雲欲雨,水生煙,光線由明轉暗,顯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蕩、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寫仙境的光明燦爛。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們把這部分分成兩層,板書——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燦爛。
***三***賞析第三部分:夢中醒來
1.可惜夢不長久,接下來詩人從夢中驚醒,美好的仙境頓時消散。夢中醒來,詩人的心境如何呢?夢境與現實有什麼聯絡呢?***抓關鍵字詞***
明確:①“長嗟”“惟”“失”,可以看出,詩人此時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將夢境和現實聯絡了起來,夢中的經歷可以說是李白人生經歷的折射,詩人從聽聞天姥,到尋訪、登臨、遇仙、夢醒的過程,其實就是對人生理想的嚮往、追尋、艱難、圓夢、夢碎的過程。世間一切都如南柯一夢,醒來無蹤。東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萬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詩歌抒發內心的鬱悶。
2.有如此的人生經歷,李白的人生態度有沒有發生變化呢?***自由討論***
問題引導:①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是一種消極思想嗎?與前邊寫景部分那句可以照應?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作者什麼精神?
明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李白在現實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訪道,從此與官場決裂,就像謝靈運一樣,遠離黑暗,腳著謝公木屐,徜徉山水。這種舉動貌似消極,但李白並沒有真正的沉淪,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中,我們看到李白的傲氣和傲骨,表現了蔑視權貴,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追求個性自由的性格特徵。
3.有人認為,夢中仙境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這種理解可以嗎?***開放性探究題***
提示:可以,詩人在險惡的環境中掙扎***山路險惡——塵世艱難***,終於發現,自己應該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夢中醒來,若有所失,更是堅定了信念“放白鹿”“訪名山”,與官場決裂,超脫世俗。
六、作業設計***見ppt***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這篇詩歌是李白的長篇詩歌,我覺得要想讓學生學好這首詩,首先應該要讓學生結合寫作背景對詩歌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和認識,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通過“整體感知”這個環節理出了詩歌的層次,然後再具體分析。分析過程中,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配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引導學生領會詩歌中景與情之間的關係,訓練學生鑑賞詩歌的方法,力求達到“和諧高效”的效果。
的人
1.高一語文《夢遊天姥吟留別》優秀教案
2.夢遊天姥吟留別教案範文
3.高一語文《夜歸鹿門歌》優秀教案
4.高一語文必修二《箱子巖》教案
5.高二語文必修3將進酒教案
6.高二語文文言文常識
7.2017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
高二下冊語文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