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基礎差應該怎麼學才好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0日

  很多家長都會疑惑,自己的孩子明明報了各種輔導班,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是不理想,學習基礎還是很差,怎麼辦呢?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的學習,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

  ***1***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反覆使用的方法將變成人們的習慣行為。什麼是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向學生做了如下具體解釋,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2***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紮穩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練學習意志。

  ***3***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4***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然後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麼地方該詳,什麼地方可略;什麼地方該精雕細刻,什麼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5***及時複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覆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絡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6***獨立作業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是對學生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運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

  ***7*** 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於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覆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並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出來複習強化,作適當的重複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

  ***8***系統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複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絡。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提高學習成績的習慣

  1.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

  親其師,信其道。一個學生同時面對的各學科教師,長短不齊,在所難免。所以學生要學習好,除了我們老師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適應學生外,學生更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並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2.自學預習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後聯絡,反覆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學習層次越高,自學的意義越重要,目前我國的高考為選拔有學習潛能的學生,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詢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3.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這過程中,儘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4.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開啟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要做到觀察和思考有機結合,要善於提出問題,要積極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積極思考教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通過大腦進行資訊加工,總結得出事物的一般規律和特徵。

  我們觀察事物,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一般要求達到:有根據、有條理、符合邏輯。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罔即迷惘,殆即疑惑。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所言之書,是專指《尚書》,今天可以理解為:對書本知識不可以全信,而應該批判地吸收。清代學者王夫之說:"致知之途有二,曰學,曰思。"這都是在強調養成認真思考習慣的重要性。

  5.善於提問的習慣

  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6.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覆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7.獨立作業的習慣

  作業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自然延續,是學生最基本,最經常的獨立學習實踐活動,也是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做作業的同時也時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中學的作業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書面的,二是看書思考或實踐操作的。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有的學生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採取“拖、抄、代”的態度,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是會而不對,複雜的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的影響了學習效果。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並且儘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8.仔細審題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9.練後反思的習慣

  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複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充套件、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第二,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第三,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第四,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10.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複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後知識的脫離與割裂。

  複習是有規律的,複習必須及時,否則超過了人的記憶極限點再去複習,將要多花幾倍的時間,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須有計劃的不間斷地複習。

  每天儘量把當天的東西都複習一遍,每週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後再總的複習一下。對記憶性知識的複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覆的遍數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歸納。

  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學習基礎差的原因

  1、上課一聽就懂,其實沒有真懂

  太多的同學忽視了這個問題,他們從來不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老師一問“懂了麼?”他們就會隨波逐流、異口同聲地喊“懂了”。所以,在對他們做諮詢的時候,我總是戲稱他們都是“撒謊長大的”。

  自認為“懂了”,學習過程即告停止。

  學習是從認識到自己不懂,或承認自己不懂開始的,直到學習者自己認為自己懂了為止。一旦自己認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學習的過程就戛然而止了。

  沒懂自認為懂會導致學習半途而廢。

  很多同學不承認有這樣的問題,他們自認為自己上課是聽懂了的。至於後來不會做了,是因為時間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為了讓同學和家長們認清楚這個問題,我特意設計了一個小遊戲。來我們這裡諮詢的同學基本都跟我做過這個小遊戲,一個很簡單的小遊戲。

  這個遊戲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很難一次性做出來。我先做一遍,然後問學生:“會了嗎?”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同學毫不猶豫地說“會了”,但我讓他重複的時候,他根本做不出來。有大約百分之十強的同學會說一些“差不多、好像會了”之類的模稜兩可的話。我會給他們解釋:“差不多”意思就是“差得多”!“好像會了”意思就是“肯定不會”!這樣的判斷往往屢試不爽!讓他們試驗的時候,也往往是做不出來。

  還有很少的同學,大約在百分之五左右吧,他們會承認自己不會,顯然這些同學要仔細得多,經過兩三次的演示以後,他們才敢於自己親手試驗。但第一次也往往會以失敗告終。

  也就是說,基本上所有的同學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沒有學會的時候自認為學會了而拒絕繼續深入學習的問題,存在浮躁的問題。

  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是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我們拿登上十層的臺階作為學會的話,只要不達到第十層臺階,任何一層臺階停下來都是失敗!

  所以,有一句俗話:成功的路上盡是失敗者。他們距離成功有的遠,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但他們停下來了。學習停止了,在沒有充分學會的時候,學習停止了,這時候,遺忘的因素會很快佔到上峰。這樣,當時認為學會的知識,其實根本就沒有掌握,考試的時候考不出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另外還有的同學上課時的一些不良習慣會直接影響他的聽課效果。

  有一個初二的女同學名字叫做李琦,她的數學和物理都在五十幾分,不能達到及格分數。她的父母非常著急,來到我們基地諮詢。

  我們的老師在給她講第一節課的時候就發現了一個看似很小,卻又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她的頭髮在影響她聽課。每次她寫字的時候,一低頭,頭髮就嘩啦散落在她的眼前,她就習慣性地用手一拂,有時候還很優雅地把頭向後一甩。據上課老師統計,45分鐘一節課她拂頭髮的次數居然超過了50次!所以,我們給她的第一個建議就是:把頭髮紮起來!

  經過兩個月左右的補習,她的數學和物理成績一下子提高到了八十幾分!

  2、看書一看就會,其實沒有真會

  很多學生在看書的時候,往往如蜻蜓點水,輕描淡寫翻幾頁就算是看過了,無法深入看書。

  對於學生來說,深入看書有兩方面:

  課前看書

  目的就是找問題:

  接下來該學習什麼了?

  學習重在發現、探索、創新和應用,預習時先要想一想,我們已經學習了什麼知識,接下來該學習什麼了?自己來個預測。

  為什麼要講這些內容?

  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是什麼?

  預習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要了解新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為課上更好地學習做準備。預習時可能對重點知識認識得不清楚,抓得也可能不準,這都沒關係。對預習中感到困難的問題,要做好兩方面的準備。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難的原因是什麼。是原有知識基礎問題,還是理解問題。如果是基礎問題就要自覺補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決;如果是理解問題,可以記下來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去解決。

  課後看書

  深入已經掌握的問題,再次尋找問題;

  近期所學的整個內容體系是否明確?

  本節課與已經學過的什麼知識點有聯絡?

  這個部分的知識學到這裡,接下來應該學習什麼?

  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學的內容創造出來?

  考的時候考不出

  指的是學習者在自認為學會的情況下,遇到自認為會做的題目,要麼做不出來,要麼做出來不能得滿分。

  具體有以下兩種表現:

  一是自以為會了,其實沒有真會。

  二是真的會了,但浮躁嚴重,得不了分。

  3、題目拿來就做,沒看清條件就做

  學生很多時候看到題目,沒有仔細審題,而是急於動手,所以經常出現題目看不清,條件沒有看全就開始做題。這種情況做對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題目做錯了,才恍然大悟:有個條件沒看清楚!

  做題目的時候,先寫出明確的已知,求證或求解,然後再做題目,是一種比較好的解題習慣。

  失敗的人都會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會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

  但下一次從什麼時候開始呢?

  其實下一次就是從現在開始。

  人生就是現在,從前只是記憶,將來只是想象,唯有現在才是真實的,把現在抓住就抓住了人生。

  一位作家曾經說過:“如果有那麼一天,時空倒轉,讓我們從80歲活到一歲,那麼,世界上一半人將成為哲學家,世界上一定會多出幾百個百萬富翁”。

  大衛·葛雷森說:“我相信,現在未能把握的生命是沒有把握的;現在未能享受的生命是無法享受的;而現在未能明智地度過的生命是難以過得明智的;因為過去的已去,而無人得知未來。”

  要停在當下,不要急著往前走。

  如果每一個現在在辛勤地工作、學習,生活狀況將是一種持續的增長狀態;如果每一個現在都在碌碌無為、低效率的工作狀態、或者無進展、得不到進展的工作狀態,實際上是白白消耗了生命。教學過程也是如此,每次老師在強調趕進度的時候,我總是反問一句:學生都沒有學會,你想趕到哪兒去?

  拿到題目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平靜的心態,不要急著做題,而是要先把題目看清楚再做。

  這個題目考什麼知識點?

  給出的直接條件是不是能夠解出題目?

  有什麼隱含條件?

  還需要什麼條件才能解出問題?

1.差生逆襲成功的勵志故事

2.差生高三勵志文章

3.成績差卻取得成功的事例

4.從一個差生到成功的故事

5.高考學霸總結的學習經驗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與收穫
會計記憶的七種技巧
相關知識
學習基礎差應該怎麼學才好
學習能力差應該怎麼辦才好
英語基礎差應該怎麼學習才好
高考化學基礎差應該怎麼學
高三地理基礎差應該怎麼學
高三數學基礎差應該怎麼學
小學基礎差應該怎麼學數學
英語基礎差應該怎麼學雅思
學習想睡覺應該怎麼辦才好
學習跟不上應該怎麼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