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心理因素導致老人再婚
不論什麼年齡,再婚都是對原來夫妻關係的改變,也是新的夫妻關係的確立,而且還是家庭成員關係的重新組合。那麼呢?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1、難以照顧自己的生活
老年喪偶者,很想再找伴侶,他們認為子女各自已建立了小家庭,難以照顧自己的生活。雖然,子女多的能夠體貼和尊重他們,但兩代人在情感、需求和行為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別。子女的情感、行為以及多麼周到的照顧均不可能替代老夫老妻之間那種時有的情感和行為。喪偶的老年人有很多難言的苦衷,哪怕是一般的生活瑣事,也有不便讓子女去做之處。
對於中青年守寡至老年的婦女,由於年輕時考慮子女尚小,其成長和教育等問題促使她們沒有再嫁人。待辛辛苦苦把孩子撫養長大成家後,孩子們忙於經營自己的小家庭,對其母不加關心、照顧而要求再嫁。
2、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有的老年人則是由於受子女虐待岐視渴望再婚。他們無法忍受子女對其冷淡、岐視、甚至仇視的生活,他們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渴望尋找到新的伴侶,另找家庭溫暖。還有少數的獨身老人是因為中青年期離婚後,由於當時要撫養教育子女,經濟負擔或其它原因,當時沒有再婚,現在年歲大了,精神上沒有寄託,生活上需要照顧,希望再婚。
老年人口和社會接觸的機會比其他年齡層少得多,所以怕孤獨是老年人的通病,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人情淡薄,競爭加劇,老年人更容易產生孤獨寂寞的感覺。透過再婚覓得良伴,使老年夫妻彼此依賴,情感有所寄託,生活才有意義。
3、為減輕子女的贍養負擔
實現自我保障,減輕子女負擔。隨著社會工業化、經濟發展,家庭結構核心化,老年人口和子女居住,一起生活的比例下降,和配偶一起生活的二人老年家庭的比例逐漸提高。喪偶老人經由再婚使婚姻雙方在生活上互相照應,情感上互相交流,經濟上互相扶持,形成老年養老的新方式,也可減輕子女照料老人的負擔。
喪偶老人再婚存在的心理
1、再婚夫妻存在習慣心理
第一次婚姻中可能已經形成了各自的興趣、愛好和生活習慣,再婚後相互之間一時不能適應,特別是性生活習慣,如果互相不去了解和熟悉對方的慾望、要求和技巧,很可能導致性生活的不和諧,引起雙方的不滿。所以,再婚夫妻應當主動適應對方的習慣,尋找一個能照顧到雙方習慣的折中解決辦法。此外,雙方都應有足夠的寬容精神,揚長避短,互相協調,逐步建立起新的生活習慣。
2、再婚夫妻存在自私心理
初婚家庭的子女用血緣這條固有紐帶,把父母粘合在一起,而再婚家庭的子女因無血緣關係,容易滋生矛盾而起離間作用,易使各自父母產生自私心理偏袒自己子女。其實,血緣不能完全超越後天的感情,關健是再婚後雙方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度博愛的胸懷,處理好與繼子女的關係,如果視對方的孩子如自己的親生兒女,甚至更勝一籌,那就可以大大縮短再婚夫妻的心理距離。
3、再婚夫妻存在戒備心理
再婚夫妻雙方都有一些過去家庭中的財物,鑑於前次婚姻的破裂,常會產生戒備心理,實行經濟封鎖、分心眼、留後手、鬧獨立,這會使現實家庭名存實亡。其實,既然重建了家庭,就應該毫無保留地共同使用一切財物,這樣才能密切夫妻感情。
老人再婚有哪些心理障礙
1、社會輿論的壓力
在我國尤其是解放前,鰥夫再娶,寡婦改嫁,歷來名聲都不那麼好。許多人總以“好女不嫁二夫”的封建、迂腐觀念來加以評頭論足,老人再婚經常成為左鄰右舍茶餘飯後的話柄,而且周圍人在談論中總帶有幾分諷刺的意味。這使那些想再婚的老年人望而生畏。
2、子女的反對
女反對可以舉出無數條理由來,如遺產會落入他人之手;會讓人說閒話,認為晚輩不孝,長輩才會“出此下策”;會愧對已故的長者;不願照顧護理後母***繼父***等。老年人好不容易談妥了婚事,就因為子女的這些理由而被迫解除婚約的例子層出不窮。老年人雙方情投意合,卻無法結婚,讓人不免嘆息。
喪偶老人再婚的利與弊
1、老年人再婚的好處
多數獨身老人的子女已建立了小家庭,他們忙於自己的工作,忙於撫男育女,忙於家庭生活,擔心對老年人照顧不到,如老年人再婚的要求和願望得到滿足,就可以減輕一部分子女掛念老人的精神負擔。
老年人再婚重新組合了家庭,新家庭接納了老年人的進入,有利於減少和防止嫌棄和虐待遺棄老人行為的發生。
2、老年人再婚的壞處
老人再婚後壓力大,贍養、財產分割等問題多。重新組合的婚姻必須面對房子、財產、子女、生活習慣、文化素養等多方面的相互磨合問題。男女方的思維差異極大:男方怕財產損失,怕承擔責任;女方則想輕鬆瀟灑,不當保姆,還要考慮如何照顧原先的子女;雙方各自的子女也會考慮如何繼承財產、如何贍養老人等問題。
澳大利亞父母怎樣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