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翻譯及賞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講述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的道理。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大家閱讀。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欣賞: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翻譯:

  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並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隱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從奴隸市場裡贖買回來並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後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奮發;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你就會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被消滅。

  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賞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篇短文不但立論高遠,見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論證明晰,邏輯嚴謹,有不容置辯的說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層層深入進行論證,形成壓倒一切的逼人氣勢,在藝術上也很值得稱道。

  孟子在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圍繞客觀環境與個人和國家命運的關係,闡述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深刻道理。

  文中說一個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經歷許多艱難困苦的磨鍊,只有經歷艱難困苦,經風雨,見世面,才能鍛鍊意志,增長才幹,擔當大任。安逸享樂,在溫室裡成長,則不能養成克服困難,擺脫逆境的能力,會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遇挫折、逆境則消沉絕望,往往導致滅亡。所以他得出結論:“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文章一開頭並沒有正面提出任何觀點,而是一口氣列舉了虞舜、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里奚等六位古代聖賢從貧賤中發跡的例子。這六個人的共同特點是他們在擔當“大任”之前,都曾飽經憂患,經歷過坎坷艱難的人生歷程。正因為付出了非同尋常的代價,這些聖賢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成就一番巨集大的事業。所以這後面的結論又倒過來說明了這六位聖賢成功的原因。“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為使動句。動心,使心驚動。忍性,《孟子正義》釋為使本性***性格、性情***符合仁的要求。忍,能也;能,任也,故忍性為任性。孟子主張性善,仁義禮智生於心,即本於性。任其性,即以仁為己任也。“曾益其所不能”,使他們增加了做本來不能做的事的能力。命運的挫折,身心的磨難,不但沒有使他們屈服,反而磨礪他們的人格,增長他們的才幹,使他們變得更加成熟,最終成為歷史上的傑出人物。由此推論,上天如果要把重大的使命放到一個人的肩上,就一定要先磨練他的意志,鍛鍊他的筋骨,還要讓他經受缺吃少穿、窮困潦倒之苦,這樣,才能使他適應各種艱苦的生活,為將來的建功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接著,孟子進一步指出:“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這寫的是生於憂患。這是一個並列複句,每個分句前半寫“憂”,後半寫“生”。人在客觀世界中,不能無過,有過能改,就求得了“生”。能改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是指人的主觀世界在客觀世界中取得了相對的自由。能改,不僅指人在道德品質上符合了仁義禮智信的要求,還指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水平、創造能力得到了提高與發揮。一個“能”是人的願望、決心與主觀能動性的體現。人的一生常常會因為主觀願望與客觀世界的巨大矛盾,主觀學識品行才能與客觀處境的矛盾而憂心忡忡,內心充滿苦惱壓抑與困惑,思慮阻塞不暢。但是人也正是憂患困境中磨練了意志、提高了認識、超越了自我奮發而有所作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客觀世界常常引起人們喜怒哀樂好惡憂懼等感情,他們被這些感情所困擾。表露在臉色上與語言中,然後得到別人的同情與理解。入就在這種與憂患的鬥爭中,找到了“生”的方式與途徑,獲得了“生”的意義與價值.,取得了“生”的信心與自由,這就是生子憂患的含義。“苦其心志”等主要是說物質上的憂患,這一層主要講的是精神上的憂患。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寫的是死予安樂。如果在內沒有能幹的大臣時時注意修明法度,沒有敢於直諫的賢士處處提醒國君;在外又沒有足以與自己的國家抗衡、對自己的國家構成威脅的敵國,那麼在這種寬鬆平和的國度裡,國君便可以整日耽於安樂***他既不需文韜,又不需武略;既不需文治又不需武功***,而安樂的結果也往往就是國家的滅亡,這就是“死於安樂”的含義。

文言文教學學術論文***2***
虞美人李煜
相關知識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原文翻譯及賞析
題臨安邸原文翻譯及賞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翻譯及賞析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詩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詩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題齊安城樓原文翻譯及賞析
題齊安城樓原文翻譯及賞析
臨安春雨初霽原文翻譯及賞析
臨安春雨初霽原文翻譯及賞析
豐樂亭記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