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試卷分析
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科學的試卷分析,提高教學質量尤為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試卷分析,歡迎大家參閱。
***一***
一、整體分析
本次期末質量檢測試卷凸顯了三維目標,從題型和題量的設定上,切合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教學實際。我感覺這份試卷出得很有水準。題型靈活多樣,由易到難,難易適度。可以用“把準目標,突出重點,加強整合,力求簡約”16個字來概括。
二、具體分析
首先,此次五年級上冊期末檢測試卷,從語文教學年段目標來講,具有承上啟下的意義,學生剛剛完成中年級段的學習,步入高年級段的學習。這份試卷評價標準的定位較為科學合理。
其次,本試卷題型力求簡約,但簡約中並不簡單,全卷共分六大項內容,一、聽讀題。二、拼音詞語練習。三、表達。四、填空:課文的理解和積累。五、閱讀理解。六、習作。題型的設定特別注重積累與整合,突出重點,著重考察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積累與運用的能力。
試卷的第一大題“按要求寫詞語、、組詞、成語。”在這一方面體現得較為明顯。更值得一提的是試卷中的第三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考查了學生對文章經典語句的積累和課外經典名著的閱讀與佳句、成語故事的積累。題型導向很好,知識面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既測查學生,也測查老師,讓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拓展,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多讀好書。試卷的第五大題”閱讀課內外文章,完成練習”,這兩篇短文是精選的,文後練習題的設計也是匠心獨運。題目少而精,還具有一定的梯度。試卷的第六題“作文《母親》”,我認為本次作文題型很好,由閱讀1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只要學生認真讀題、審題,抓住要求中的三個要點:感動的,人和事,身邊。去選材立意,就能寫出較好的文章來。這一文題倡導我們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不能片面的只訓練書本上的每單元后的習作,應把訓練的面擴大,巧妙的引導學生寫作,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其實,我們平時對學生寫人或寫事的文章訓練也很多。關鍵是我們的引導還不夠到位,致使個別學生思維比較狹窄,不認真審題,不精心選材。不會就寫過的材料舉一反三。
三、質量檢測中反映出急需解決的問題
通過此次質量檢測,我們在看到學生所取得的進步的同時,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們的語文教學還存在著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
1、學生的理解能力亟待提高。
2、學生的語言積累還有待豐富。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成為我們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通過此次檢測,學生的學習習慣再次讓我們的心感到沉甸甸的,他們馬虎地書寫,錯別字嚴重,還有少數學生輕率地塗改,我們在擔憂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反思,反思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甚至偏差。因此,我們必須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我們廣大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
四、今後教學中的教學建議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的學習優勢作為起點,不斷改革和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切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平時的課堂教學堅持“務本、簡單、紮實、有效”,努力做到“向40分鐘要效益”。學生必須識記的,應該積累的,需要遷移的,儘量要在課堂上進行,不能再拖到課外,以至於無從落實,造成遺憾。
2、要採用多種有效的方法,將學生的課內外學習有機銜接,大力倡導課外閱讀,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學生有較為豐富的語言積累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並不會在短時間內見到成效。這一切貴在堅持,只要我們能長期堅持下去,必定會取得喜人的成績。
3、時時處處嚴格要求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平時的點滴小事抓起。試想一想,學生的學習習慣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語文老師平時的要求。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應該要求我們的學生寫好每一個字,讀好每一篇課文,做好每一次作業„„只有平時點點滴滴的小事嚴格要求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逐步養成。才能在今後質量檢測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二***
一、試題分析
***一***試題質量分析
1、題型主要有:
積累運用、閱讀、習作三方面的題目。
2、試題難易程度分析
試題注重了對基礎知識的積累運用方面的考查,特別是注重了學生閱讀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了新課程標準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體現,把書寫、卷面、錯別字放在重要位置,書寫認真可加一個A。這為學生的學習、老師的指導做了有利的引導。本試題題型多樣,無偏題怪題出現,難易程度適中,既重視了對學生各種能力的考查又滿足了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發展,測出了學生的真實水平。
3、知識點涵蓋與課程標準對應分析
當代語文教育的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本試題在考查學生字、詞、句、段、篇的同時注重了人文性的培養,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繼承和弘揚中國語言文字的優良傳統,充分體現了大語文觀的學習目標。
本試題知識覆蓋面廣,知識點分佈合理,既有對生字字音、組詞、看拼音寫詞語、成語、句子等基礎知識的考查;又有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考查; 還有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如:課外閱讀,作家搖籃。另外,試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學生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及學好語文的信心。
總之,本試題考查面廣,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積累運用、閱讀、寫作、卷面書寫的大閱兵、大考查。
4、試題與新課改的對應分析
本套試題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改精神,例如“積累運用”的第五、七題和閱讀、習作。試題題型多樣,題目新穎,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的複習鞏固,又加強了學生思考、觀察、想象、閱讀理解、表達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他們主動學習,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二***試題質量評價
本份試題是2010—2011 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五年級語文試題,時值90分鐘,該試題能較好地體現新課改理念,符合新課標精神,體現了對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綜合考查,題型全面,覆蓋面廣,基本遵循了“字—詞—句—段—篇”的考查思路,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思維認知規律,難易程度適中,注重了對學生各種能力的考查、培養、提高。
***三***今後命題建議
1、本著大語文觀的學習方式,所出試題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結合一定的氛圍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合理運用到生活中。
2、試題型別進一步靈活多樣,體現命題的科學性。
3、試題難度應減小,試題要有一定的層次性,科學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水平。
二、試卷分析
***一***成績分析
從以上各資料可看出:本年級成績較理想,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得到了紮實提高,但也有個別學生成績不夠理想。
從書寫上看,學生書寫較認真,大部分學生卷面整潔,書寫規範,個別學生書寫較差,做題習慣不好。從做題情況看,“積累展示”中的一、
二、三、四、五、七等6個小題正確率高,較為理想,從而可看出學生對基礎知識部分掌握較好,其次是閱讀題中的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第2、3小題及習作。
***二***學生試卷中反映的問題與分析
從學生的做題情況來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好,具有了一定的創造能力,能夠依據自己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並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還能夠理論聯絡生活實際,將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取得了“學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第一部分:積累運用
A、看拼音寫詞語。正確率很高,美中不足的是“咳嗽”一詞,個別學生寫錯了。
B、給多音字注音組詞。正確率高。
C、形近字組詞。正確率高。
D、寫成語,有部分同學出錯,原因是個別字寫錯了或不會寫。 E、仿寫句子,正確率為87%,只有個別同學錯了。
F、修改病句寫,正確率約為86%,從學生做題情況可看出學生掌握較好,他們都能按要求寫出正確的句子。
G、根據課文內容或自己的理解填空。從學生做題情況可看出學生掌握較好,他們譴詞造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有所提高,有部分同學失分,原因主要在於理解題意不夠透徹。多數同學書寫認真,僅個別同學書寫較潦草。值得一說的是個別學生出現了錯別字,另外,個別學生對所要求寫的古詩背景不熟。還有學生對《武松打虎》的作品掌握不牢,今後還需在教學中強調學生對學過的內容加強記憶進行歸類,強調學生讀書時要細心。
第二部分:閱讀
1、課內閱讀,學生能按要求對所學課文的理解填空,說明他們的理解感悟能力有了進一步發展,也證明他們本冊所學課內文章掌握牢固,理解深刻,僅有很少一部分同學因粗心而出一些小錯誤。例如第3小題劃句子。
2、課外閱讀做題情況較為理想。第2小題學生做得不好。從而可看出學生對知識的概括能力稍差。
第三部分:習作
學生能按要求補充題目,寫出了高質量的文章,學生的成績很好。寫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三、今後教學建議
1、課堂教學中繼續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正確的心態對待學習,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技能,學以致用。
2、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使課堂學習貼近生活,使語文教學服務學生生活,讓生活走進課堂。繼續提高學生收集與處理資訊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3、教會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學生養成好的讀書方法,掌握“活”的讀寫有機結合的方法,將有助於提高閱讀與習作的效能。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度地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進行實踐,獲取的不僅僅是問題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識的方法。充分發揮“授之以漁”的重要作用,多教怎麼學,少教怎麼做。
4.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創新精神。 教學中,我們將更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充分讓其獨立思考,不要一味灌輸知識。要在學生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點燃其創新思維的火花。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寬鬆的民主氛圍,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爭辯,善於思考的創新能力。這樣學生就不至於對於開放性的試題感到十分茫然,或只求答案唯一。
5、要樹立大語文觀,立足於課內,延伸於課外,拓展思維,進行有效的知識補充積累語文行之有效的知識補充,積累語文知識,使其知識面更豐富一些。
五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