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冬季養生美容湯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冬季女性如何養生保健,當然食補是關鍵啦。女性冬季保養第一離不開的就是養生美容湯。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女性冬季養生湯

  銀耳雪梨燉瘦肉:

  用料:銀耳3克、雪梨50克、瘦肉100克、蜜棗1個

  功效:養陰潤肺,生津潤腸,降火清心

  製作要點:將瘦肉洗淨,沸水略煮後切塊,再與洗淨的銀耳和切塊的雪梨、蜜棗放入燉盅內,加水300毫升,隔水燉1小時即可。

  適用人群:咽喉乾涸,肺燥乾咳或痰帶血絲,心煩不寐,大便乾結等。

  橄欖雪梨燉瘦肉:

  用料:橄欖15克、雪梨50克、瘦肉100克、蜜棗1個

  功效:清肺熱,利咽生津,清熱解暑,滋陰潤燥

  製作要點:將瘦肉洗淨,沸水略煮後切塊,雪梨洗淨切片再與洗淨的橄欖、蜜棗放入燉盅內加清水250毫升,隔水燉2小時即可。

  適用人群: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煩熱口渴、痰多咳嗽或乾咳無痰等肺胃熱盛者。

  沙蔘玉竹燉山斑魚:

  用料:沙蔘10克、玉竹10克、山斑魚100克

  功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滋陰清熱

  製作要點:將山斑魚洗淨,切段,再與洗淨的沙蔘、玉竹放入燉盅內加水300毫升,隔水燉2小時即可。

  適用人群:秋燥咳嗽無痰,聲音嘶啞,口乾煩熱,手心熱,口腔多發性、反覆性潰瘍等陰虛內熱者。

  花旗參燉水鴨:

  用料:花旗參5克、水鴨120克、生薑1片

  功效:益氣養陰,清虛熱,滋陰養胃,補氣利水

  製作要點:將水鴨去毛剖好切塊略煮,花旗參洗淨切片,加生薑一片,放入燉盅內加水250毫升,隔水燉2小時即可。

  適用人群:氣因兩虛,虛熱內擾,眠差口乾,午後潮熱,盜汗,水腫等症。

  女性冬季養生注意事項

  1、早睡晚起

  冬季,由於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要儘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

  2、別拒冷空氣

  冬天不少人會終止健身活動。研究表明,空氣和面板溫度間的差異刺激,能加強體溫中樞調節活動,使面板血管收縮,提高肌肉興奮性與收縮能力;同時 有效改善內臟功能。經常從事戶外體育鍛煉,可增強人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所以,掌握科學方法,進行多種健身鍛鍊,同樣收效良好。冬季可選擇慢跑、跳健 身操、打太極拳、室內器械練習、冬泳等。

  3、適當的性生活

  養生應“合天時,順地理”,四季自然規律是“春天、夏長、秋收、冬藏”,冬季養生貴在“藏”,故古人早已有“冬季禁慾”之說。冬季人體需要許多能量來禦寒,而性生活會消耗人較多的能量。房勞過度容易影響身體健康。但並不意味著冬季停止性生活。有規律的性生活對人有益。不過,如何掌握性生活的頻率要因人而異。

  4、室內注意通風

  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矇頭入睡,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因為冬季室內空氣汙染程度比室外要嚴重數十倍,人們應注意經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空氣、健腦提神。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也應開小氣窗通風。

  5、適當進補

  冬天適當吃點保健品,有利於機體儲存,可以輔助人體氣血,充養五臟六腑,協調機體補損,儲存能量。所以千百年來,民間百姓一到冬天,就以各種方式進行食補和藥補。要吃牛肉,羊肉,人蔘,蜂膠,核苷肽等等,可以使身體補養和調理獲得最佳效果。

  6、每天喝充足的水

  由於一夜沒有喝水,清晨血液很粘稠,增加了血管堵塞的危險性。起床後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臟本身需要更多的血液,早晨9-10時還是一天中血壓最高的時刻,因而早晨是中風,梗死的多發時間,醫學上稱之為魔鬼時間,早起後喝一杯開水,可以補充體內水分,有洗滌腸胃的作用,餐前一小時一杯水有阻於消化分泌,促進食慾。

  7、注意護腳

  人們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有條件的話最好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早晚堅持搓揉腳心,以促進血液迴圈。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溼效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用心護“點”腳,冬季養生才能事半功倍。

  8、洗浴勿太勤

  冬季洗浴有四忌:忌洗太勤、忌水過燙、忌揉搓過重、忌肥皂鹼性太強。否則,極易破壞面板表層原本不多的皮脂,讓面板更為乾燥,因而也更易發癢、皸裂。洗澡次數以每週1~2次為宜。洗浴後可擦些甘草油、止癢霜、潤膚膏等,以保持面板溼潤,防止面板表層乾燥、脫落。

女性養生四物湯
美容養生湯鍋
相關知識
女性冬季養生美容湯
女性冬季養生美容小常識
女性冬季養生美容方法和禁忌事項
女性冬季養生美容有什麼小常識
女性夏季養生美容小常識
女性秋季養生美容的食譜大全
女性夏季養生美容祕訣
女性秋季養生美容
冬季養生美容湯
女性冬季養生容易陷入哪些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