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感悟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國學大師南懷瑾所著的《南懷瑾講演錄》、《南懷瑾與彼得·聖吉》和《莊子諵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講述了許多問題,引發了眾多讀者的濃厚興趣。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篇一

  感悟南懷瑾的人生哲學

  國學大師南懷瑾所著的《南懷瑾講演錄》、《南懷瑾與彼得·聖吉》和《莊子諵譁》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講述了許多問題,引發了眾多讀者的濃厚興趣。本刊特摘張耀偉《》一文,詮釋南先生在人生方面的思想,以饗讀者。

  近一個時期來,我常常看書至深夜,由於從事新書編輯的原因,讀得最多的是南懷瑾先生的著作《南懷瑾講演錄》和《南懷瑾與彼得•聖吉》,越讀越難釋手。很多時候,作為一個步入不惑之年的人,總是無法看透人生。李白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很多人滿腹經綸,但常常讓人感覺做人學問的貧乏。多少年來人生為何?何為人生?成為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謎。

  人生為何?人為什麼活著?何為人生?人生的目的是什麼?人生的形態林林總總,人生的目的五光十色,有美麗善良的,有醜陋惡毒的;人生有以服務為人生目的,以享樂為人生目的,以追求真善美為人生目的。而南先生則說“人生以人生為目的,沒有另外的答案”。這是充滿哲學思辨的回答。他從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上來探析人生。南先生在講演錄中說:“明朝時一個年輕人講人生啊,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只做三件事走路: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騙、騙人、被人騙。我常常哈哈大笑,秦始皇、漢武帝、蔣介石等都是一樣,也包括我嘛,也是一樣。所以,我貢獻人家,一個人的生活要檢點一下。”

  人類生命從何而來?死後還有沒有生命?這需要用本體論來研究。南先生在《南懷瑾與彼得•聖吉》中有較深刻的探討。

  人的生命是什麼?又需要從認識論上來分析。而人生的目的就關乎到價值論了。歸結起來,要搞清楚人生為何,何為人生是認知科學、哲學等範疇的內容。

  《南懷瑾與彼得•聖吉》在解釋禪時講道:

  一轉,八苦,五蘊。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怨、憎、會。五蘊***又名五陰***色:生理的,地、水、風、火、空。受:感覺。想:思想知覺。行:動力動能。識:精神。五蘊之苦可以寫出很多小說、散文。經常有人會嘮叨三句話:莫名其妙生來,無可奈何活著,不知所以然死去。這是對生命認識的混沌,痛苦矣!

  二轉,苦從何來?滅是道之果,道是滅之因。滅除一切痛苦,涅槃寂滅。人有很多欲望,想要得到,又永遠覺得少一點,貪生又是現代人常常念道的,“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在本體論上找尋解除貪慾的煩惱,南先生常以“無所住而其心”來教誨門生,也就是心境非常活潑,不被任何一個現象拖住了,非常瀟灑的、空靈的。乃至倒黴也不掉眼淚不傷悲,得意也不特別歡喜。意即,一切放下!去你的吧!

  三轉,即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觸受愛取有生死。一般未接觸過佛學的人,似很難理解,聽南先生解釋後,其義並不晦澀,大致意思是,睡覺無意識就是無明,醒了就是行識,有力了,有思想意識了,身體有感覺了,名色即地、水、火、風、空。六人是聲色香味觸法,觸就是觸覺,受就是感受,愛即歡喜,有愛即取,有生即會有死。近年來,我在南先生的書中體會到些許中國文化中佛學關於生命科學的精髓。

  南先生博觀而約取,娓娓道來人生的真諦“人生以人生為目的”。人們通常相信性格決定命運。這裡的性格就是品格,我理解為是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人的天賦,人的教育程度,人的生活習慣,人的機遇,人的處事能力等。這裡有形而上的,也有形而下的,每個人對世界的認識都不盡相同,但同樣的機會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效果。

  目前中國在經濟崛起之時伴隨著不和諧,不公平帶來的不和諧,區域發展不均衡帶來的不和諧,人與自然不和諧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社會問題。當一個人只想自己生存的時候,以佔有他人的利益為一種行為動機,那麼嚴峻的社會問題會影響民族前進的步伐。

  人生的目標應該是豐富美麗的,這就是人的生命源泉。法國哲學家居友說:“個人的生命應該為他人放散,在必要的時候還應該為他人犧牲。我們的天性要我們這樣做,就像植物不得不開花似的,縱然開花以後便會繼之死亡,它仍舊不得不開花。”哲學家的詞語美麗而壯烈。我們每個人能多一點仁愛,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同情,多一點幫助,多一點歡樂,這該會有多美好啊!這比只顧自己的生存要有意義得多。

  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有生存的權利,但生存需要有規則,違反規則,生命就會乾枯!

  人生為何,何為人生,古今中外許多思想家都作過研究,此可歸入“人學”範疇,在已出版的人學書籍裡,我們大凡看到了從多個角度來研究人的,不外乎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科學、哲學、宗教等層面來審視的,而不論運用哪個方法,芸芸眾生的人生不外乎:順其自然的人生、追逐功利的人生、崇尚道德的人生、超我的人生。

  南先生對人生闡述正涵蓋了哲學、社會、經濟、教育等各層面。

  順其自然的人生,就是順乎自然,順乎自然規律,順乎社會潮流。正如古詩云“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識天工,安知帝力”,也就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這裡講帝之則就是要遵守自然界的法則,違背了這三個法則,自然界就會給人

  類施予“惡報”。全球氣溫變暖,四季更迭氣象異常,冬天花草發芽,雷聲振振,春秋大寒冷如冬。人類在為滿足需求消費時,對自然界的尊重不夠,而導致人與自然的失衡,自然資源與人類社會發展形成嚴重的“不和諧”,科技愈發達,人們更要尊重規律,這種矛盾才會得以緩解。

  追逐功利的人生,顧名思義,就是“唯利是圖”。本來為利是動物的本能,無可厚非,但是為了私利不擇手段,已“佔有”“排斥”他人的利益,破壞社會的利益為實現“己利”,這就喪失了人的“靈性”,人與自然界其他動物就沒有區別了。

  現實生活中,父子反目,夫妻成仇,兄弟操戈的事是司空見慣的。

  孔子曾在問答君臣關係如何相處時說:“不欺也而犯之”。孔聖人始料不及的是,二千多年後的今天,科技發達,社會文明,物質豐富,可人的精神貧瘠,為了一點私利,放棄誠信,開會說套話,計劃說人話,總結說空話,彙報說假話,奉承說謊話,總之就是不講一句真話。從歷史上看,歷朝歷代的君王臣子,秦始皇、漢武帝為歷史留下了記錄,他們也為社會作了貢獻,但到底還是為了實現他們“君臨天下”的功利之名。明朝的宰相胡惟庸,清朝的和珅,近代的袁世凱都是為求己利而遺臭萬年的。也許我有點悲天憫人,杞人憂天,可要找回老祖宗教導的仁禮義是難上加難啊!

  中國道家老子、莊子提出了做人的道德境界,即要求人的行為品格要講無己、無慾、無為,儒家講仁、禮、義,提倡愛人方能愛己。道德境界的人生,是以他利為己利,崇尚道德人生的人已自覺地認識了人在社會裡不光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系統,個人的存在,個人的名利與社會是應為一體的,每個人的行為應遵從社會的規律。南懷瑾先生講的求名應求萬事名,計利應利天下利,正是道德人生之謂也。

  行道德人生目的的人深知孟子的“不忍人之心”,這是人之善端,而“欲惡者心之大端也”,意思是慾望和憎惡是人心最根本的出發點。善惡是非是講道德的人首先要知道的。崇尚道德的人生會給人類社會帶來無限美麗,孟子的“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將成為社會的風尚。

  超我境界的人生,在時下社會更是寥若星辰,它要求人們完全站在超越世俗之外,立於社會之上、宇宙之間來觀察人類社會,來規劃人生目標。人的一生僅僅80、90年,最多也就百歲。南先生講嬰兒出生握著拳頭來到世上,與生俱來就是“取”,到年老壽終正寢雙手一撒,什麼都帶不走,就去了。人生幾十年與宇宙光年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而南先生總講求名應求萬世名,計利應計天下利。他七十餘年如一日,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做了許多為社會為民族的好事,兩岸統一大業是南先生畢生的願望。金溫鐵路開創了新中國利用股份制辦鐵路的先河,實現了浙西人民80年的夢想,而南先生從中未收一分回報。這些年來,南先生在許多高校如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設立了獎學基金,英名遠播海內外,美國有孔子學院,也有南懷瑾學院,南先生的學生也遍及五大洲。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如今依然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迴歸在辛勤耕耘。

  南先生對提倡構建人生目標要求“無所往而生其心”,而要達到這個要求,需要修身養性,這就要求多讀書,他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小孩讀書為父母,為了謀求職業,當官的讀書為了仕途,總之,讀書為他人,怎麼讀得好書呢?更令南先生擔憂的是“今之學者為錢”,社會一切向“錢”看。這是對我國教育的挑戰,教育要從小孩做起,為了後代,我就提倡讀書,編書出來給孩子們讀,取了個名字,叫做“中國文化斷層重整工作”。南先生編了四書五經讓孩子們讀,邊遠貧窮地區讀不起書的孩子們,他就把書送去,再找人教他們,讓他們念,這樣影響越來越大,人讀了書,受了教育,社會有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就不會隨波逐流。

  有口皆碑的義舉,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又一個用錢用得有價值有意義的典範。同時南先生用班固的話來勸勉今人,“是故人已宴安為鴆毒,王德而富貴之不幸”。這句話意思是寫魯哀公長期深居宮中,不知道憂愁,不知道恐懼,這樣就好比是鴆毒,沒有建立道德而求富貴是不幸的。

  班固又講“夫唯大雅,卓爾不群”,就是說只有真正有 文化、有思想的人,才能獨自站立起來,不跟著 社會風氣走,自己建立一個獨立的人格。這就是不隨波逐流的人生。南先生從小就奉行“仗劍需交天下士,黃金多買百城書”,廣交天下朋友,多交有知識、有學問、有道德的朋友,有錢了就多買書,多讀書。

  “古往今來皆涕淚”,南先生以天下之憂為己憂,他說只寫三本書來解析人生問題。一是佛學的,釋迦牟尼一輩子沒有寫一個字,可今世的文化裡釋迦牟尼的經典最多。二是老子,他最反對寫文字,可最後被逼寫了五千字的《道德經》流傳幾千年。三是孔子,他的學生很少寫文字留下來,但孔子的思想至今影響全世界是最廣泛的。

  南先生從儒、佛、道、經史子集來教誨學生,來啟迪人們明曉人生為何,何為人生的道理。

  誠然,人生的成功和失敗往往不請自來,人生的軌跡就是命運,我們樹立怎樣的人生目標,如何實現需要我們自己去爭取,需要獨有的價值觀、人生觀去支援自己的行動。當你貪慾多了,痛苦就多;當你奉獻、服務,你就會感到人生的幸福與滿足。人的痛苦也會被諸多積極善良的行動沖洗掉,沒有痛苦的人生是快樂的,是幸福的。

  我們當以儒家態度入世,以道家觀念做事,做好一個人,才能建立和諧社會。道家思想是解決人的一生為什麼?莊子說:“刻意尚行離世異俗”,亦可理解為用出世思想行入世之事。人要學會平凡,正如古詩云“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人生做到平易,做到胸懷坦蕩,邪氣不入身,生命就會健康雋永,人生才會寬廣和成功。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哲學感悟生活論文
哲學概念的論文
相關知識
哲學感悟論文
京瓷哲學感想論文:自己的路自己來開創2
哲學感悟生活論文
對哲學智慧的感悟論文***2***
對哲學智慧的感悟論文***2***
哲學思想論文讀後感
社會哲學類的論文
關於哲學的小論文
有關哲學類的論文
哲學優秀論文範文